首頁 > 節氣養生 > 冬至養生 > 冬至吃什麼補身體 爲什麼冬至開始進補

冬至吃什麼補身體 爲什麼冬至開始進補

來源:科學養生坊    閱讀: 3.6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冬至是我國傳統的重要節日,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冬季每到冬至時節,全國各地都流行進補,但具體吃些什麼食物來滋補身體很多人並無觀念,下面就來說說冬至吃些什麼好補身體,趕緊來了解一下吧。

冬至吃什麼補身體 爲什麼冬至開始進補

吃時令美食

一般在冬至節氣時,不同地區的人們會吃餃子、吃餛飩、吃湯圓、吃羊肉湯等飲食風俗來慶祝,如:

1、北方餃子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北方大多數地區吃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各大超市商場等餃子賣的都很“俏”。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就說的很明確了,而且這種習俗,還有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的意義,同時水餃的製作還會加入羊肉、牛肉等滋補食材,吃後可驅寒補身。

2、南方吃湯圓

“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爲盛行,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而且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圓”意味着“團圓”“圓滿”,在冬至吃湯圓有團圓之意,而且其營養豐富,食用後也有一定的補身益處。

吃補冬養生藥膳

黨蔘鴿子湯

食材:鴿子1只,黨蔘15克,鐵棍山藥200克,當歸15克,黃芪15克,紅參10克,紅棗4個,枸杞20克,鹽、老薑、小蔥、料酒適量。

做法

1、鴿子處理乾淨,洗淨;老薑洗淨,小蔥只要蔥白部分,洗淨。

2、鍋里加水,放入鴿子,老薑,小蔥白,適量料酒煮開2-3分鐘,然後將鴿子焯水後撈出,沖洗乾淨。

3、當歸,黨蔘,黃芪,紅參、紅棗,枸杞用清水泡幾分鐘,洗去浮灰;山藥削皮切段備用。

4、將鴿子,當歸,黨蔘,黃芪,紅參放進燉盅裏。

5、再放入蔥白、老薑、紅棗;加夠足量的清水。

6、燉盅接通電源,程序設置爲慢燉,時間4個小時。

7、3個小時後,放入山藥;3、5個小時後,放入枸杞,調入適量鹽。

8、程序結束後,將鴿子湯盛出即可。

功效:黨蔘性平,味甘,有補中益氣的功效,將其和鴿子燉湯可滋補強身,適合脾肺虛弱、氣短心悸、喘虛咳嗽、食慾不振、氣血虛弱的人羣進行食補。

當歸老母雞湯

食材:老母雞1只,三七10克,當歸10克,紅棗2粒,枸杞子8粒,冰糖1塊,清水3碗半,姜2片,鹽、料酒適量。

做法

1、將宰殺好的老母雞,去頭、腳、臀,清洗乾淨,切成小塊。

2、鍋中放入小半鍋清水煮開,下入老母雞,焯出血水,撈出入涼水洗淨。

3、老母雞肉和3碗半清水下砂鍋(因是1人份量,水量請自己調整,如鍋大可加多點水)。

4、放姜2片,倒入料酒1小勺,開大火煮。

5、將三七、當歸、紅棗、枸杞洗乾淨,備好冰糖。

6、水開後,把鍋面上的浮沫清理乾淨。

7、放三七、當歸各10克。

8、放紅棗、枸杞(如怕上火:紅棗可洗乾淨,去掉中間的核)。放冰糖。

9、蓋上鍋蓋,轉小火燉1、5-2小時,然後再燜10分鐘。吃的時候放點鹽即可。

功效:當歸性溫,味甘、辛,有補血活血的功效;老母雞也有養血補氣的功效,一同燉湯可益氣補血,驅寒暖宮,適合產後氣血虛弱的女性或者平常月經不調、行經腹痛的女性進行食補。

乾薑羊肉湯

材料:羊肉(瘦)150克,乾薑30克,鹽1克,大蔥3克,花椒粉1克。

做法:羊肉切塊,與乾薑共燉至肉爛,調入鹽、蔥花、花椒麪,即可。

功效:羊肉性溫,冬季常吃羊肉,不僅可以增加人體熱量,抵禦寒冷,而且還能增加消化酶,保護胃壁,修復胃粘膜,幫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適於精神委靡、喜溫畏寒、腰部冷痛、四肢冰冷、大便較軟、小便量多等屬於脾腎陽虛者。

爲什麼冬至開始進補

進補得以驅寒強身,而且冬至進補易吸收且不易上火。

按照中醫的理論,入冬即補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反倒是到了冬至再補,纔能有最佳效果。因爲按我國農曆推算,自冬至起即進入三九寒天,此時冬至是天地陰陽氣交樞紐,也是人體陰陽氣交的相關時刻,是一年中人體陰氣極盛而陽氣始生的轉折點,因而中醫理論素有“冬至一陽生”之說,當節氣運行到這一天,陰極陽生,人體內陽氣蓬勃生髮,最容易吸收外來的營養,發揮其滋補功效。

而且中醫還認爲冬至這天進補不僅身體最容易吸收,而且天冷不容易上火,所以冬令進補常選擇於冬至日開始,藥性宜偏於溫熱養陽,但應以溫而不散、熱而不燥爲主。

冬至補冬在哪個時間

冬至前後。

中國民間以立冬爲冬季之始,需進補以度嚴冬,此時時間在冬至前,但也有補冬的習慣,而冬令進補也常選擇於冬至日開始,不過即使是過了冬至,白天越來越長,黑夜越來越短,陰氣也盛極而衰,但冬至後,寒冷的天氣仍會持續一段時日,爲了抵禦寒冬,民間在冬至後也會補冬,因此冬至補冬的時間可持續整個冬季,還可依據個人身體情況和氣候季節性的變化適時進補,並無嚴格的時間要求。

立春養生
雨水養生
驚蟄養生
春分養生
清明養生
穀雨養生
立夏養生
小滿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