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聚焦 > 健康科普 > 月經失調的原因及調理法

月經失調的原因及調理法

來源:科學養生坊    閱讀: 563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月經失調是很常見的婦科病之一,對於女性來說是一件非常頭疼的事情。月經不調的原因很多,月經不調不是小事情,許多婦女發生月經失調後,只是從子宮發育不全、子宮肌瘤等婦科疾病去考慮,而忽視了在子宮之外去找原因。但是你知道嗎,影響他的因素還有以下方面。

病因

1.情緒異常引起月經失調

情緒異常,如長期的精神壓抑、精神緊張或遭受重大精神刺激和心理創傷,都可導致月經失調或痛經、閉經。這是因爲月經是卵巢分泌的激素作用於子宮內膜後形成的,卵巢分泌激素又受垂體和下丘腦釋放激素的控制,所以無論是卵巢、垂體、還是下丘腦的功能發生異常,都會影響到月經。

2.寒冷刺激引起月經過少甚至閉經

婦女經期受寒冷刺激,會使盆腔內的血管過分收縮,可引起月經過少甚至閉經。因此,婦女日常生活應注意經期防寒避溼。

3.節食引起月經不調

少女的脂肪至少佔體重的17%,方可發生月經初潮,體內脂肪至少達到體重22%,才能維持正常的月經週期。過度節食,由於機體能量攝入不足,造成體內大量脂肪和蛋白質被消耗,致使雌激素合成障礙而明顯缺乏,影響月經來潮,甚至經量稀少或閉經,因此,追求身材苗條的女性,切不可盲目節食。

4.嗜菸酒引起月經失調

香菸中的某些成分和酒精可以干擾與月經有關的生理過程,引起月經失調。在吸菸和過量飲酒的女性中,有25%~32%的人因月經失調而到醫院診治。每天吸菸1包以上或飲高度白酒100毫升以上的女性中,月經失調者是不吸菸喝酒婦女的3倍。故婦女應不吸菸,少飲酒。

月經失調的原因及調理法

表現爲月經週期或出血量的紊亂有以下幾種情況:

1.不規則子宮出血

這是一個臨牀症狀,具體包括:月經過多或持續時間過長或淋漓出血。常見於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異位症等疾病情況或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2.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指內外生殖器無明顯器質性病變,而由內分泌調節系統失調所引起的子宮異常出血。是月經失調中最常見的一種,常見於青春期及更年期。分爲排卵性和無排卵性兩類,約85%病例屬無排卵性功血。

3.閉經

是婦科疾病中常見的症狀,可以由各種不同的原因引起。通常將閉經分爲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凡年過18歲仍未行經者稱爲原發性閉經;在月經初潮以後,正常絕經以前的任何時間內(妊娠或哺乳期除外),月經閉止超過6個月者稱爲繼發性閉經。

4.絕經

絕經意味着月經終止,指月經停止12個月以上。但圍絕經期常有月經週期和月經量的改變。表現爲月經週期縮短,以濾泡期縮短爲主,無排卵和月經量增多。

月經失調的原因及調理法 第2張

下面爲您介紹中醫治療月經失調的八種方法

清熱涼血法

熱邪入血,傷及衝任,熱迫血行,血熱妄行,臨牀常可引發月經過多、崩漏、月經先期、經行吐衄,故醫者皆書“趕前爲熱”,“熱甚動血”,治宜清熱涼血,苦寒清熱或甘涼清熱。

常用方:先期湯、知柏四物湯、清經散。常用藥:黃芩、黃柏、梔子、丹皮、生地、阿膠、地骨皮、地榆、炒白芍、元參、龜板、赤芍等。但苦寒藥不宜久服,以免損傷人體陽氣。

理氣行滯法

氣以流暢爲順,氣運乎血,血隨氣行,氣滯則血也滯,則月經病叢生。常見症有:月經先後無定期,行經前乳房脹痛,經行腹痛。

治以行氣解鬱、散結通絡。常用方:金鈴子散、烏藥散、越鞠丸等。常用藥:香附、青皮、川楝子、當歸、木香、延胡索、大腹皮、厚朴、枳殼、香甘鬆等。理氣行滯法常與舒肝解鬱法配合運用。也可與活血化瘀法合用。

溫經散寒法

醫雲:“血者遇熱則行,遇寒則凝。”血爲寒凝,經脈受阻,客於衝任,則見月經不調,月經退後,經行腹痛、痛經、經閉、經行身痛等症。治療之法,當以溫經散寒。

常用方:金匱溫經湯、良方溫經湯、艾附暖宮湯、附子理中湯、當歸四逆湯等。常用藥:吳茱萸、桂枝、肉桂、炒乾薑、當歸、人蔘、生黃芪、焦白朮等;寒凝兼有血瘀者可與活血化瘀藥同用。

補益氣血法

“氣爲血帥,血爲氣母,氣行血行。”氣血乃維持生命的重要物質,故曰:“以奉生身,莫貴於此。”“氣血,人之神也,不可不謹調護。”氣血虛寒則衝脈虛太沖脈衰少,臨牀常見月經後期、月經量少、甚則經閉。

治以補血爲主,佐以益氣。常用方: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當歸補血湯、歸脾湯、當歸生薑羊肉湯等。常用藥:當歸、炒白芍、熟地、黃精、首烏、龍眼肉、生黃芪、紅參、黨蔘、阿膠、枸杞子、焦白朮等。氣血不足者可囑患者加強營養、飲食調理。

月經失調的原因及調理法 第3張

活血化瘀法

經雲:“夫血脈營衛,周流不休”,“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若血液流動滯礙或滲於脈外而成離經之血,均稱之爲瘀血。婦人瘀血證常可致月經病:痛經、崩漏、經行塊下、月經退後、月經量少等症。

治療之法:當祛瘀血以安新血。常用方:桃紅四物湯、膈下逐瘀湯、少腹逐瘀湯、生化湯、大黃蟄蟲丸等。常用藥:桃仁、紅花、當歸尾、川芎、丹蔘、赤芍、澤蘭葉、鬱金、延胡索、五靈脂、蒲黃、丹皮、莪術、三棱等。活血化瘀藥可根據瘀滯之寒熱分別辨證選用,也常配伍理氣藥使用。

溫腎滋腎法

腎之陰陽是維持婦女生長髮育生殖的基本物質和功能,故腎陰腎陽充實、平衡、協調是婦女機體正常的保證。腎中陰陽兩虛則可致精血不充,衝任失調,首先可致月經病發生。

腎陽虛常見:經閉、月經退後、月經量少、經期延日、經行腹痛等。常用方:右歸丸、右歸飲、溫衝湯、桂枝附子湯等。常用藥:巴戟天、肉桂、附子、淫羊藿、仙茅、鎖陽、菟絲子、杜仲、肉桂、桂枝、補骨脂、覆盆子、鹿角霜、吳茱萸、炒乾薑等品。以達到溫陽補火的目的。

腎陰虛常見:月經先期、量少、經閉、痛經等症。常用方:六味地黃湯、左歸飲、大補陰丸、兩地湯等。常用藥:生地、熟地、黃精、阿膠、龜板膠、山茱萸、女貞子、黃柏、元參、知母、枸杞子、天冬、麥冬、澤瀉、龜板等品,以達滋陰養精之功。

利溼祛痰法

脾失健運,聚溼成痰,痰溼停聚,下注胞宮,影響胞宮、胞脈則成月經病;常可見肥胖型婦女月經退後甚則經閉不行、經行量少、經行腹痛不適。

常用方:蒼附導痰丸、二陳湯、啓宮湯、滌痰湯等。常用藥:陳皮、半夏、焦白朮、膽南星、白芥子、茯苓、炒薏仁、黨蔘、枳殼等,以起健脾祛溼化痰通絡之功。

疏肝解鬱法

月經的調節與肝有重要關係,肝氣鬱結則經血失暢而致月經異常,故月經不調責之於肝,故曰“調經肝爲先,肝調經自和。”

肝鬱氣滯臨牀常見:月經先後無定期、痛經、月經量少、經閉或月經後期。若肝氣鬱結日久化熱可見:月經先期、月經量多、痛經、經行吐衄等。肝氣鬱結還可致經行腹瀉,經行情志異常等。

常用方逍遙散、柴胡舒肝散、四逆散、丹梔逍遙散、定經湯、宣鬱通經湯、血府逐瘀湯等。常用藥:柴胡、香附、砂仁、鬱金、烏藥、炒白芍、川楝子、佛手等。

如屬肝陰不足可致月經量少、經間期出血、經前煩躁等症。常用方:一貫煎、二至丸、四物湯、六味地黃湯等。常用藥:山茱萸、枸杞子、女貞子、旱蓮草、白芍、沙蔘、麥冬等藥。調肝一法爲治療月經失調的重要治則。

月經的健康與否,能很直觀的反映出女性朋友的身體健康狀況,月經不調不容忽視,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中醫調理是很好的方法,有月經不調的朋友可以嘗試一下上面文章介紹的方法,相信會有效果的。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