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聚焦 > 今日頭條 > 點擊兩會醫療衛生“高頻詞彙”

點擊兩會醫療衛生“高頻詞彙”

來源:科學養生坊    閱讀: 567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2015年全國兩會即將落幕,醫衛界的代表委員們圍繞公立醫院改革、醫學人才培養、基層醫療服務建設、慢病防控、健康服務等話題的討論熱度絲毫不減。會上,代表委員們建言獻策,會下也議論風生。本報不但派出記者採訪業內專家,聽取他們對醫改的真知灼見,健康報微信也發出網絡調查問卷,得到衆多網友積極迴應。

點擊兩會醫療衛生“高頻詞彙”

關鍵詞:公立醫院改革

先要明晰公益性

公立醫院改革是新一輪醫改啓動以來難度較大的任務。在多日的討論中,代表委員們表示,正確認識公立醫院的公益性,是推進公立醫院改革的必修課。

“第一個誤區是,很多人將公立醫院的公益性等同於慈善。這是造成醫患關係惡化的根源,也會制約公立醫院的發展。”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副院長林野指出,醫院的公益性是不以營利爲主要經營目的,是一種向社會提供的各類醫療產品或醫療服務能爲全體社會成員所享受或從中受益的行爲屬性。這一行爲的本質是通過有償的醫療產品或醫療服務,滿足公共利益。

“當前我國有2萬多家公立醫院,政府沒有能力包下來,政府投入僅佔每家醫院維持運轉費用的7%~10%,公立醫院的運營發展基本取決於自身的醫療收入積累,這種情況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無法改善。”林野說。

林野說,第二個誤區是,很多人認爲,醫療事業的公益性只有通過公立醫院來實現,民營醫院和市場機制無法保障公益性。事實上,醫療衛生事業的終極目的不是公益性而是促進健康,因此,公益性應該是所有醫療機構的基本社會屬性。

“把公立醫療機構和社會辦醫的定位對立起來,就造成了政府決策者遲遲不肯開放社會辦醫大門,甚至拒絕社會資本進入公立醫療機構。”全國政協委員、遼寧何氏醫學院院長何偉表示,營造醫療機構良性競爭環境,能促進一些公立醫療機構提高工作效率、服務水平、醫療質量,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醫療腐敗,從而促進公立醫療機構改革深入。

“公益性體現的是要求以治病救人爲責任,積極參與突發災害事件、公共衛生事件衛生救援,進行急診救助,加強對口支援等。”林野說。

關鍵詞:醫療保障

建立多元化醫保模式

一個合理的醫療保障體系應該是多元化的,一方面滿足各人羣的健康保障需求,另一方面,能夠有效監管供方行爲,引導患者就醫流向、激發醫務人員積極性、破除以藥補醫,助推公立醫院改革深化。從這個角度來看,代表委員們認爲,我國醫療保障管理體制亟須提速。

農工黨中央提出,當前醫保制度設計和管理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包括保障效能體現不足,尤其是罹患重大疾病時,個人負擔仍顯沉重,尚未從根本上緩解部分困難羣體因病致貧問題;綜合監管作用明顯滯後,由於基本醫保管理體制機制的不完善,使其對不當醫療行爲的監管不力、多個醫保藥品報銷目錄並存且更新緩慢、醫療服務和藥品價格管理滯後等。這些觀點在代表委員們中間形成共識。

“當前醫保定點模式就是急需破除的。”林野表示,當前以公立醫院爲主導的醫保模式地位尷尬,內外矛盾重重。“所有病都得看,首診負責,不能推諉,365天開診,大醫院醫務人員超負荷勞動,苦不堪言,難以長期維持。”

林野說,要鼓勵民營醫療機構進入醫保服務體系,打破鼓勵社會辦醫和醫師多點執業的“玻璃門”,緩解大醫院看病難問題。

“應該改變目前以醫療(門診或住院)、藥品(基藥或非基藥)、病種(醫保內或非醫保內)等單元進行醫保管理的方式,實行以費用控制爲核心的基本醫保管理方案。”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鍼灸所副所長楊金生建議,針對個人制定統一的基本醫療保險報銷起付線、封頂線,細化門診和住院的報銷規範,改變目前以病種、藥品等進行審覈報銷的現狀。

何偉提出,可以將醫保制度與信用貸款政策相結合,建立個人醫保信用貸款系統,形成一種看病前貸款,看病後報銷,“花明天的錢治今天的病”的新模式,以此彌補我國目前醫保制度的不足。

對於代表委員們呼籲的“三保合一”問題,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馬曉偉在參加醫衛界別聯組會議上回應稱,今年計劃先把城市職工醫保和新農合醫保合起來。“即便人員、體制短期內難以合併,但工作也要先合起來”。

關鍵詞:衛生法治

爲醫務人員撐起保護傘

作爲社會關注度始終不減的熱點問題之一,醫患關係還是今年全國兩會的熱詞。與會代表委員們普遍提出,由於醫療糾紛事件的各個環節都潛伏着矛盾激化的風險,急需爲醫務人員撐起法律保護傘。

全國人大代表、蘇北人民醫院院長王靜成表示,現行調節醫患關係的法律制度存在位階低、效力弱、調整範圍窄、操作性差、執法不嚴、適用法律混亂等問題。儘管一些法律條款明確規定了對涉醫違法犯罪行爲的處罰措施,但大多隻是參照執行,且散見於醫療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中,適用性較差。

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主持的調解一直是解決醫患糾紛的一個重要途徑。王靜成提出,爲了減少醫鬧的發生,建議各省出臺法規,規定醫療糾紛賠付金額達到一定額度,必須要通過調節來解決,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醫鬧的產生,讓索賠程序走上合法合理的道路。

王靜成說,醫療糾紛案件複雜性強,解決難度大,普通法官往往缺少審理醫療糾紛案件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很難保證審理判決的質量。鑑於醫療糾紛案件的特殊性,有必要建立專門的醫療糾紛案件審判庭,培養和配備專業法官,承擔醫療糾紛案件的審理。

王靜成說,媒體的失實報道,會對醫院造成負面影響,應在法律中明文規定,媒體要對醫院進行名譽恢復及經濟上的賠償,對給醫院造成損害的記者,醫院也要運用法律武器討回公道。

關鍵詞:強基層

“軟實力”建設是繞不開的話題

“分級診療制度難以真正落地的癥結在於基層的‘軟實力’不強,也就是人才匱乏。”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立醫院院長許戈良的看法,代表了衆多兩會代表委員的心聲。

全國人大代表、溫州醫科大學校長瞿佳表示,由於社會認同度低,職業發展路徑不清晰,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科學的績效考評制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難以吸引優秀人才。

據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科大學附屬一院院長尚紅介紹,中國醫院協會對全國86家縣級醫院的調查結果顯示,2008年~2012年,共有9392名醫務人員離開縣級醫院,平均每家縣級醫院每年流失20人~30人,其中以臨牀醫師流失爲主,70%去了上級醫院或經濟發達地區。

如何能留住人才,全國政協委員、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副院長李文志表示,首先要提高基層醫生的福利待遇以及生活保障水平,其次要讓他們在學術發展方面看到希望。李文志建議,應建立醫院間的人員互派交流機制,強化基層醫生的畢業後教育。全國政協委員、寧夏醫科大學校長孫濤建議,在職稱評聘上要提高基層中、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評定所佔比例,給基層醫務人員更多的職稱晉升機會,尤其要針對貧困落後地區出臺更加優惠的政策,讓醫務人員有留在基層服務的積極性。

對於如何培養一批“下得去、用得好”的人才隊伍,瞿佳建議,探索和實踐從在校培養、到入職使用、再到在職培訓的基層全科醫生“國標省統、縣管鄉用、規範培訓”隊伍建設模式。

所謂國標,即制定《國家全科執業醫師實踐技能標準》,明確對全科醫生的要求和培養方式;所謂省統,即由省招辦組織全科醫生專業統一考試,統一命題、統一考試、統一評卷。所謂縣管,即全科醫學生畢業後,由縣級醫院接收,並指定到相應區域醫療聯合體工作,編制落在縣級醫院。所謂鄉用,在以縣級醫院爲主導的區域醫療聯合體內,根據縣級醫院與鄉鎮衛生院的實際情況,由縣級醫院統籌輪派經過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後的全科醫生入駐鄉鎮醫療機構工作。

關鍵詞:養老服務

醫、養、財一個也不能少

頂層設計不到位,政出多門,九龍治水,政策碎片化,難以統籌是當前我國養老保障體系面臨的突出問題。如何建立中國特色的養老模式,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二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生物信號傳導研究室主任王紅陽表示,需要政策導向,多方出資,社區組織,醫養結合,形成信息化、鏈接式的社區服務網絡體系,最終實現以居家、社區養老爲基礎的中國養老模式。

當前醫養結合的工作方針,體現了醫療在養老中的重要作用,而當務之急是有針對性地培養一支高素質的社區衛生服務人員隊伍,讓他們持證上崗。王紅陽說,一方面要重視基層衛生學校“專升本”的本土化實用教育培訓,建立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崗位培訓制度,有計劃地培訓不同層次的護理和其他衛生服務人員,另一方面要調動各方積極性,建立和完善社區衛生服務培訓基地,快速培養基層護理人才。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人民醫院副院長張德明表示,當前我國老年人口接近2億,空巢老人突破1億,失能老人4000萬,而現行醫保報銷政策“重住院,輕門診”等弊端,制約着醫養結合的實施與深化。張德明提出,我國應將具備醫療功能的養老機構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服務單位,並建立獨立的報銷體系,其醫療收費標準應低於同級醫院標準,而護理費報銷比例則宜高於同級醫院水平。同時,對於患病老人的門診費用,應給予適度報銷。

在解決養老財政問題方面,王紅陽建議,政府應把社區養老、居家養老列入社會發展計劃,設立社區養老專項資金,逐步加大撥款資助力度,並確立逐年遞增的財政投入機制。

農工黨中央則建議,應加強信貸支持養老機構建設。一是國家民政、工商等部門調整現有養老機構准入辦法,按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加速養老機構的市場化進程。二是銀行監管部門應儘快出臺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的信貸管理辦法,開發專業的信貸產品。三是鼓勵地方積極探索,加快政府公辦養老機構建設,鼓勵社會力量經營;出臺民營養老機構貸款貼息管理辦法,建立養老機構貸款風險基金,出臺養老產業用地管理辦法等。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