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聚焦 > 今日頭條 > 醫生被患者家屬抓傷 科室主任發聲明拒再醫

醫生被患者家屬抓傷 科室主任發聲明拒再醫

來源:科學養生坊    閱讀: 556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昨天,一則微信在網絡上被大量轉發:一名女子帶5歲大的骨折女孩到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看病,在未掛號且診室裏仍有其他患兒就診的情況下,不聽值班醫生引導,該女子抓傷醫生。微信落款爲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骨科主任馬瑞雪。

醫生被患者家屬抓傷 科室主任發聲明拒再醫

在這條微信中,馬瑞雪更是聲明:我的科室將不再爲該女子的孩子提供繼續治療,直到此事得到合理、公正和滿意的解決。

目前,閔行警方已介入調查。

經初步瞭解,就醫過程中患者家屬張某與值班醫生鄭某發生爭執,其間,值班醫生受傷。經驗傷,醫生受傷情況尚不構成輕微傷。張某在賠付醫生的醫藥費後拒絕道歉,因“醫生態度不佳”。

截至記者發稿時,警方仍在對雙方進行調解。

骨科主任微信發聲明

馬瑞雪在微信中寫道:8月27日17點左右,一位女性帶着5歲2個月的女孩,因右尺橈骨遠端骨折來院,拿到分診單不掛號就徑直闖進骨科急診診室要求看病,當時診室裏還有一名患兒在就診。值班醫生鄭某告訴她不掛號電腦不顯示,沒法處理並請她出去時,該女子竟突然伸手撓了鄭醫生的臉。經報110,17點半,由110人員和醫院保衛科人員陪同,鄭醫生驗傷爲“多處軟組織損傷”,只可惜這個結論不夠對其進行行政處罰。

微信還表示,“在要進行協調時,因該女子態度惡劣,鄭醫生不同意協調。事後,醫院後續醫生在女子掛號後,爲孩子進行了復位和石膏固定。”

記者從閔行警方處覈實,27日17點多,梅隴派出所確實接到一起醫院糾紛報警。經初步瞭解,當晚就醫過程中患者家屬張某與值班醫生鄭某發生爭執,其間,值班醫生受傷。經驗傷,醫生受傷情況尚不構成輕微傷。

在微信的最後,馬瑞雪還寫了兩點“聲明”:1、年輕醫生需要在被應有的尊敬下工作。2、我的科室將不再爲她的孩子提供繼續下一步治療,直到此事得到合理、公正和滿意的解決。

馬瑞雪在接受採訪時,確認該微信爲其本人所發。電話中,馬瑞雪很是激動:“我們醫生臉上、脖子上有四五道口子,長的有三四釐米。此前科室從未遇到過類似情況,醫護人員態度都是不錯的,從來沒有和家屬發生過矛盾,這件事情讓我很震驚。”

馬瑞雪表示,她只能透露這麼多,詳細情況必須通過醫院宣傳科同意後才能接受採訪。“發這個聲明是我的個人行爲和態度。”

院方稱不會“拒絕醫治”

昨天上午,記者先後3次致電兒科醫院宣傳科,張姓負責人表示,需要請示領導,協調後給予答覆。但截至下午3點30分,該負責人始終未回電。

下午4點,記者來到兒科醫院宣傳科辦公室採訪。“醫院現在不接受採訪,領導說的。”張姓負責人說。但對於馬瑞雪的聲明,他表示並非醫院態度。“對醫院來說,來的都是患者,我們一視同仁,肯定會好好接待、治療,不可能出現‘拒絕醫治’的情況。”

宣傳科其他工作人員則表示,馬瑞雪的“聲明”可能也是一時衝動,“不算數的,還是以醫院說的爲準。”

對於張某稱醫生先動手一說,張姓負責人表示,現在雙方各執一詞,需要等待警方結論。

而在回覆記者的短信中,馬瑞雪則表示,當事醫生非常老實,相信他。

[各執一詞]

被抓醫生:我沒動手

昨天上午,鄭醫生還在醫院正常上班。但經不住其他患者的好奇詢問,下午他請假回家休息。

記者隨後致電鄭醫生,他表示,當時他正在診室內給一名孩子看病。突然,有一個女子抱着孩子衝進來,要求給她的孩子先看病。他讓該女子先去掛號,然後在外面排隊。但對方女子並未聽從,而是一定要先給她的孩子看病,並說了些粗話。“我站起來,想要請她出去,她不肯,就用手抓了我的臉,想抓第二次的時候被我用手擋了下。接着她又想踢我,被我躲開了”。在躲開的過程中,鄭醫生右手不慎扭傷。

隨後,保安趕來,將雙方拉開。最終,在醫院保安的陪同下,前往派出所開具驗傷單。

電話中,鄭醫生不願詳談,“我沒有動手。其他的你要問宣傳科。”

患者家屬:醫生態度不佳

昨天下午,記者撥通了張某的電話,她正在去派出所的路上,對於此事,她有着截然不同的說法。“我發現額頭也青了一塊,我也要去驗傷。”張某說,她的確用手抓傷了鄭醫生,但是,醫生先動手推搡了她。

“當天下午4點多,女兒摔傷,手骨折都變形了,我很急,馬上抱着她衝向醫院。”張某說,當時自己很慌亂,連醫保卡都沒帶。到了醫院後,她抱着女兒奔到預檢臺,和她同行的同事則去掛號。她問護士,有沒有醫生能給小孩先看一下情況是不是嚴重,小孩一直在哭。當時,預檢護士告訴她,可以到骨科4診室先問下醫生情況,這也是鄭醫生所在的診室。

“我進去就問醫生能不能先看下。”張某說,醫生當時態度很不客氣地說:“出去!”她愣了幾秒,又急着和醫生解釋,“情況比較急,能不能先看一下。”醫生回覆:“不可以,掛號了嗎?沒掛號就出去,還有一個人在看呢。”張某這才發現,診室內還有個孩子。“我就退了出去,等這個孩子看好後,我又進去了。”

張某說:“因爲孩子一直大聲疾哭,而且手臂彎曲成了S形,作爲年輕母親的我已經急得團團轉,我就說,‘求求你,幫我先看一下行不行’。急診醫生站起身朝我走來,用手推搡了我肩部,嘴裏喊着‘出去’。推搡中,我的面部撞到了門框。”

“這個時候我就急了,醫生怎麼能這樣。我就用手去推他,指甲劃過了他的臉,有抓痕。”張某說,雙方衝突就此升級,她看見醫生又朝自己走來,生怕“被打”,就大喊“醫生打人”,直到保安前來。

最後,張某撥打了110報警。“我本來是想息事寧人的,雖然有爭執,但後來其他醫生幫我女兒處理了傷勢,我還是很感激的。但是現在一面倒地說我無理,我無法接受。”張某表示,自己抓人確實不對,但也希望醫生體諒作爲母親的心情,“我是一名幼兒園老師,不可能平白無故去醫院鬧。”

張某賠付了鄭醫生的醫藥費,但拒絕道歉,因“醫生態度不佳”。

目擊者:推搡中碰到孩子

事發後,鄭先生和張某還提供了兩名目擊者沈先生、楊先生。記者先後致電兩人,試圖從第三方還原事發經過。

電話接通後,沈先生拒絕採訪,稱其正在工作。

楊先生則向記者回憶了事發經過。“我當時就站在急診室門邊,看到了事情全部經過。我看見有人抱着孩子進去,孩子骨折了,就聽見醫生說了句‘出去’。那個媽媽哀求醫生馬上看看孩子,醫生不同意,站起來將她往外推,一邊推一邊說‘叫你出去就出去’。推的過程中碰到了孩子,小孩叫了一聲,那個媽媽當時就急了,揚手抓了一把醫生的臉。”

楊先生說,當時家屬這邊已經有人去掛號了,但是媽媽比較着急,就想請醫生先看看情況。“孩子受傷了,身爲父母心裏肯定很着急。醫生在推的時候,我都看不下去了。”報警後,警方還未趕到的間隙,鄭醫生還抓緊時間看了幾個病人。“我的孩子就是他看的,態度挺好的。”

楊先生認爲,事情過程並不複雜,“醫生年紀輕,如果態度能好一點,也許更好,畢竟孩子受傷了家長肯定心急。但是,現場好多人都在排隊,家長也應該遵守秩序,更理性點。醫院的制度是不是還可以更人性化一點。”

[新聞鏈接]

曾被打醫生如是說:態度柔和點總是不錯的

要體諒患者家屬焦急心情

數月前,記者曾採訪過某三甲醫院牀位醫生童醫生。當時,他正是一起醫患糾紛的受害方:年邁病人在手術多日後突發疾病,終搶救無效身亡。家屬認爲醫院有責任,將正在值班的童醫生臉部劃傷。

昨天,記者再次致電童醫生時,他正在查房。“這件事情過去很久了,我也沒放在心上了。”童醫生說,當初被打時確實很氣憤,“手術也不是我做的,我當時正好在病房,看到家屬來了就接待了他們。沒想到遭受池魚之災。”

在事發後第三天,童醫生回到了工作崗位上,“一方面患者多,醫院人手緊張。另一方面,很多病人聽說我受傷,特意來辦公室看我。還有幾個是已經出院的患者,其實我已經不記得他們的名字了,當時特別感動。”

童醫生認爲,只要做好本職工作,一定能夠換來病人的理解,“要體諒病人和家屬焦急的心情,態度柔和點總是不錯的”。

醫患雙方應相互理解

8月6日下午,一輛120急救車在接酒精中毒病人時,車上急救人員、醫生及司機均遭不同程度毆打,其中受傷最重的是急救員陶先生。昨天,記者致電陶先生,對方表示還在休養中,8月30日將上班。

距被打事件已近一個月,陶先生表示心情已經慢慢平復。“前段時間,我想過要放棄做醫生,懷疑自己是不是不適合這份職業。現在平靜下來了,想想當初選擇做醫生的初衷,不能因爲一次兩次挫折就放棄。”

談到如何看待現在的醫患關係,陶先生表示能理解家屬的心情,“家屬常聽說有些醫生不負責任,也的確有極個別這樣的醫生。但是不能以偏概全,把所有的錯誤歸結到醫生身上。”

陶先生希望醫患雙方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家屬應該更理性一點,正確看待問題,醫生也多理解他們。以後我也會更加小心,提高安全意識,再遇見類似情況,立刻報警。”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