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聚焦 > 今日頭條 > 海南今秋手部口病高發注意預防

海南今秋手部口病高發注意預防

來源:科學養生坊    閱讀: 602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入秋手足口病高發兒童發燒要注意觀察

海南今秋手部口病高發注意預防

專家表示:因主流病體發生變化,今年雖患兒增多,但重症病例明顯下降,家長不必過度緊張

記者近日走訪海口的各大醫院發現,兒科門診比平時更加忙碌,原因是近期手足口病高發,夏秋季節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家長要多留心多防範。

手足口病誤以爲是感冒

10月15日下午,記者來到海南省婦幼保健院發現,手足口病的患兒基本上已經住滿了7樓的兒科病房。“本來還有兩個牀位,今天下午又要住進來兩個患手足口病的孩子,現在已經沒有牀位了。”值班護士告訴記者,近兩個月來,手足口病患兒明顯增多,醫院也出現牀位緊張現象。

“前天晚上孩子發燒,以爲是感冒了,帶他去醫院輸液,回來後發現不但沒有退燒,反而屁股上,手上,腳上起了一個個皰疹。”家住府城的韓女士鬱悶地說,孩子一開始帶去一家醫院診斷爲感冒,輸液後回到家,沒到兩個小時,身上就開始生疹子,而且速度很快,十幾分鍾就冒出一個。

同一病房裏,家住屯昌的韓女士更是一臉愁容。“5月份的時候,孩子已經得過一次手足口病,以爲不會再得了,沒想到這次又沒落下。”韓女士說,爲了給孩子治病,這次全家人都來到海口陪護,家裏的活計都落下了。

手足口病不可怕家長勿恐慌

海南省婦幼保健院兒科主任醫師雷智賢告訴記者,現在每天都有確診的手足口病例,5歲以下的嬰幼兒患者比較多,這主要和天氣及防控意識有待加強有關。有不少患兒是在一起玩耍接觸互相傳染的。

根據海南省衛生廳公佈的8、9月份疫情顯示,8月份全省共報告丙類傳染病發病4597例,報告發病數居前3位的病種依次爲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瀉病、流行性腮腺炎,佔丙類傳染病報告病例總數97.02%;9月份全省共報告丙類傳染病發病13147例,報告發病數居前3位的病種依次爲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瀉病、流行性腮腺炎,佔丙類傳染病報告病例總數的98.85%。

此前,網上有關於重症手足口病的傳言:孩子一旦患上重症手足口病,幾乎等於被判了死刑,只有20%的機率能救活。因此,一些家長得知孩子患上手足口病,就被嚇出一身冷汗。

“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省婦幼保健院兒科主任醫師雷智賢介紹,重症手足口病分爲重型和危重型兩種,危重型的救治難度更大一些,

據介紹,重症多發生在年齡偏小的孩子身上,多是3歲以下,體質較弱的孩子,特點是高熱不退,這時就要馬上送醫。重症孩子是否能治好,關鍵在於是否能及時救治。從衛生部門公佈的數據看,3萬多例病例,只有1例死亡,死亡率極低。

雷智賢也表示,今年報告的重症病例比往年明顯下降。這是因爲主流病原體發生了變化。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而腸道病毒有很多種,有的“性情溫和”,有的“手狠心黑”,其中,EV71型病毒最“聲名狼藉”,因爲它最容易引發重症。

預防手足口勤洗手多通風

海南省疾控中心急性傳染病預防控制科陳少明說,秋季天氣逐漸轉涼,各種病毒開始活躍,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多發生於學齡前兒童,尤以5歲以下年齡組發病率最高。

陳少明說,手足口病發病前一般沒有明顯的症狀,多數是突然發病,發熱在38℃左右。有的伴有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狀。發燒1-2天后就開始在手掌、腳底還有屁股上出現皮疹。有的患兒不發熱,只表現爲手、足、臀部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病情較輕。

預防手足口病,要做到“勤洗手,勤通風,喝開水,吃熟食,曬衣被”。在此病流行時,儘可能少帶孩子到公共場所,教育孩子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發熱、出疹等情況,應儘早帶孩子到醫院就診,不要去私人診所、村衛生室等診療條件有限的地方就醫,以免耽誤救治時機。在孩子未徹底治癒前,不要着急讓孩子去幼兒園或學校,防止傳染給其他人。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家長不要慌張,絕大多數的手足口病症狀輕微,可自愈,極少數患兒會出現重症症狀。”陳少明說,經過治療後,大多數患兒在一週內都會體溫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復。只有極少數患手足口病的兒童會伴有較爲嚴重的併發症,引發死亡。

當發生以下情況時要及時到指定的醫院住院治療:精神差、嘔吐、易驚、煩躁不安,睡眠中頻繁驚抖;肢體抖動或無力;面色蒼白、心率增快等。

手足口病患兒

如何護理與治療

10月15日早上,家住海口金盤的李女士帶着孩子去上幼兒園,例行晨檢時,發現同班的同學淼淼手口部位有皮疹。老師立刻讓家長帶孩子到醫院檢查,結果確診爲患了手足口病。李女士擔心自己的孩子會不會之前就被傳染上,因此連忙打電話到省疾控中心詢問。據該中心值班室反映,最近類似的電話特別多。

近期已進入手足口病高發期,一些重症病例也可能陸續出現。省疾控中心急性傳染病預防科副科長陳少明說,家長應當更多地掌握手足口病的預防知識,還要學會發現重症情況出現的技巧,這對預防因重症情況的出現而威脅孩子生命健康有很大幫助。

5歲以下的嬰幼兒要少去公共場所

省婦幼保健院兒科主任醫師雷智賢介紹,手足口病是嬰幼兒常見傳染病,由腸道病毒引起,夏秋季多發。臨牀上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皮疹、潰瘍等表現爲主,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等致命性併發症。

手足口病主要通過人羣間的密切接觸進行傳播。唾液、皰疹液、糞便中的病毒可經手或藉助被污染的毛巾、牙杯、玩具等傳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以飛沫形式,經呼吸道可以感染新的易感者。“成年人因常常出入各種場合,很容易感染手足口病病毒,因成人免疫力強,通常不發病,但卻容易在與孩子親密接觸時將病毒傳染給孩子。”陳少明說,因此5歲以下的嬰幼兒要少到公共場所。預防兒童手足口病,大人衛生也很重要,一定要養成勤洗手、勤換衣,外出歸來洗過手後再抱孩子的習慣。

家有手足口病患兒應如何護理和治療?

據瞭解,手足口病多在一週便可痊癒。在患病期間,應加強患兒護理,注意口腔衛生,進食前後可用生理鹽水或溫開水漱口,食物應以流質及半流質等無刺激性食品爲宜。手足皰疹部位避免摩擦、擠壓,要勤剪指甲、勤洗手、避免不良洗滌液的刺激。

“作爲與孩子朝夕相處的家長,要學會能及時識別孩子病情加重的多種先兆,及時送孩子去醫院。”陳少明說,手足口病患兒的年齡越小,疾病越容易轉重。因此,患病的孩子除隔離休息外,家長要嚴密觀察孩子的病情變化,及時就醫,防止疾病加重。

根據我省和我市專門收治手足口病臨牀經驗豐富的醫生的觀察,病情嚴重的孩子的主要表現是“12個字”:體溫高、心率快、呼吸急、精神差。因此,如果孩子出現口脣發紫、嗜睡、嘔吐、肢體抖動、肌陣攣、眼球震顫、抽搐、驚厥、血性泡沫痰等症狀時,一定要儘快到醫療條件較好的醫院就診,以免病情加重而危及孩子的生命。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