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祕笈 > 中醫養生 > 秋冬拔火罐 小病不求人

秋冬拔火罐 小病不求人

來源:科學養生坊    閱讀: 1.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拔火罐是傳統中醫常用的治病手段,療效十分驚人。下面就來看看拔火罐到底有哪些神奇的療效吧!

秋冬拔火罐能治什麼病

拔罐疏通臟腑氣血

陳磊介紹,拔罐療法古稱“角法”,是一種以罐爲工具,藉助熱力排去其中的空氣產生負壓,使吸着於皮膚,造成瘀血現象的一種療法。拔罐的負壓作用使局部迅速充血、瘀血,小毛細血管甚至破裂,紅細胞破壞,發生溶血現象。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釋放對機體是一種良性刺激,它可通過神經系統對組織器官的功能進行雙向調節,同時促進白細胞的吞噬作用,提高皮膚對外界變化的敏感性及耐受力,從而增強機體的免疫力。

臨牀上常用的拔罐部位是人體背部的膀胱經,因其對應了五臟六腑的反射區,所以治療範圍甚廣。只要針對身上出現的小毛病,再找準穴位,就可疏通對應臟腑的氣血,達到保健防病的作用。

感冒、秋乏皆能治

生活中,很多人對於拔罐療法的認識還停留在“祛溼”的層面上,對此,陳磊表示,“古代醫家在治療膿腫時,經常用它來吸血排膿。後來,其治療範圍又再擴大,應用於肺癆、風溼等內科疾病。新中國成立以後,由於不斷改進方法,使拔罐療法有了新的發展,進一步擴大了治療範圍。以初秋的常見病爲例,‘秋乏’、感冒以及腹瀉、便祕等胃腸道疾病也可用拔罐療法治療。”

秋乏

暑天結束後,早晚溫差增大,且秋高氣爽,但是身體會出現各種不適,一些潛伏在夏季的症狀就會出現,機體也產生一種莫名的疲憊感,如不少人清晨醒來還想再睡,這種狀況就是“秋乏”。

當“秋乏”揮之不去時,不妨試試在肺俞穴(取穴時一般採用俯臥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脾俞穴(位於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二指寬處)、腎俞穴(位於人體的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二指寬處)等部位做“走罐”或者“閃罐”手法。但以上手法需要由專業人員進行,老人在家中切勿胡亂操作。

秋冬拔火罐 小病不求人

感冒

秋天氣候變化異常,呼吸道黏膜不斷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抵抗力減弱,給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機,是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的高發季節。特別是當環境通風不好時,感冒容易在人與人之間迅速傳播,老人、小孩更是秋季感冒的易感人羣。

在感冒早期,可用大椎穴(取穴時低頭正坐,該穴位於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肺俞穴、風門穴(風門穴位於背部,第二胸椎與第三胸椎間的中心,旁開二指寬處)等穴位進行拔罐療法。

胃腸不適

每逢入秋,很多老人都會開始各種進補,務求在寒冬來臨前貼好“秋膘”。但老人本來就消化功能欠佳,如果進食太多補品,胃腸道會不勝負荷,出現腹脹、腹瀉或便祕等不適。

此時,可選擇脾俞穴、胃俞穴(位於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開二指寬處)、大腸俞穴(位於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開二指寬處)和天樞穴(臍中旁開2寸)來拔罐。

留罐時間不宜過長

陳磊提醒,拔罐也有不少注意事項,尤其是有糖尿病的老人,“留罐”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人的“留罐”時間在10分鐘左右,但糖友“留罐”5分鐘就足夠了,以免造成皮膚破損。而在拔罐時,同樣要做好保暖措施,上好罐後,立即用毛巾蓋好裸露部位。但有血壓不穩,或者低血糖的老人,就最好不要拔罐了。最後,如果對拔罐的手法不熟悉的人,也不能自行胡亂拔罐。

運動養生
養生日曆
穴位養生
母嬰保健
疾病預防
減肥瘦身
養生小妙招
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