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聚焦 > 健康科普 > 教育孩子要“圈養” 還是“放養”

教育孩子要“圈養” 還是“放養”

來源:科學養生坊    閱讀: 571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受訪專家: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盧丹丹


如今,教育孩子越來越成爲父母的心病。有人說,“圈養”出規劃,“放養”出個性;也有人說,“圈養”的孩子依賴性強、軟弱,遇到事情沒有獨立解決能力,“放養”的孩子自由散漫、沒有規矩。事實上,“放養”和“圈養”雖然是對立的兩個詞,但它們並沒有明確界限,把握度很重要。

“放養式教育”,指讓孩子在寬鬆的環境中成長,從小適當地接觸自然、社會,較早地接受社會鍛鍊。這樣不但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更能錘鍊堅強的性格,培養對大自然、人類的博愛之心,從中慢慢學會爲人處世之道。然而,不少父母把“放養”等同於放任,忙於工作,對孩子不管不顧,或者覺得“孩子再不好好玩就長大了”。這樣“放養”,其實是沒有盡到爲人父母的責任,孩子沒有從父母那裏得到做事準則,也沒有及時得到必要的訓練與指導。

教育孩子要“圈養” 還是“放養”

“圈養式教育”,指讓孩子在嚴格管束環境中成長,無論大事小請,父母都給孩子立規矩,有明確的獎罰制度,要按部就班地完成學習任務,跟隨潮流參加大量興趣班。無規矩不成方圓,“圈養”讓孩子有清晰的界限感,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不能做,也讓孩子有計劃、有目標地學習。然而,當“圈養”過頭,就是父母將自己的意識強加到孩子身上,讓其壓力倍增,感受不到做事的熱情與快樂。美國波士頓學院教授彼得·格雷說:“我們剝奪了他們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生活的機會,也加大了他們焦慮、抑鬱及其他精神障礙的可能性。”

所以,完全“放養”或“圈養”都不利於孩子身心成長,關鍵在於如何引導。兩者中擇其優,行爲準則上實行“圈養”,教育思想上適當“放養”,纔是比較合適的方式。


【版權聲明】本文爲生命時報獨家授權的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抄襲或改寫。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