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聚焦 > 健康科普 > “抱團養老”並非人人適合

“抱團養老”並非人人適合

來源:科學養生坊    閱讀: 555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受訪專家: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年心理分會祕書長楊萍


日前,浙江杭州的一個“抱團養老”試點引發全國關注。在一座200多平方米的三層農家小樓裏,13位老人共同居住了5個月,相處融洽。這個樣本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抱團養老”也成爲熱詞。這種養老方式究竟適合哪些人?本期,《生命時報》邀請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年心理分會祕書長楊萍爲您答疑解惑。

“抱團養老”並非人人適合

新型養老模式讓不少老人滿懷期待。楊萍表示,“抱團養老”沒有明確定義,主要是一些老人自發組團共同生活、互幫互助、和睦相處的形式。根據老人的不同特點和需求,“抱團養老”可有多種形式。一是居家“抱團養老”,幾個關係融洽的老朋友住在一起,相互關照。二是社區“抱團養老”,老人白天去社區託老所,晚上回家,在得到家人和託老所工作人員照料的同時,還能結識更多朋友。三是候鳥式及度假式“抱團養老”,北方冬天冷,一些老人結伴去海南等溫暖的地方居住,還有些老人經常結伴自駕遊或組團旅遊。四是老人出於興趣愛好,通過參加老年大學、老年合唱團、舞蹈團等聚到一起。

“抱團養老”並非人人適合 第2張

“抱團養老”有條件。楊萍認爲,雖然“抱團養老”一方面緩解了子女忙於工作或生活在異地,無法照顧老人的困境,另一方面讓老人有了更多情感關懷,但並非人人適合。哪些老人適合選擇“抱團養老”呢?第一,年齡在75歲以下。因爲,75歲以上老人健康風險較大,需要家人及專業養老機構精心照料,老人照顧老人的模式存在較大隱患。第二,生活能自理、無重大疾病。“抱團養老”可能涉及分擔家務、互相照顧等問題,需要他人長期照料的老人不適合採取這種養老方式。第三,相互熟識。建議年齡相近、比較熟悉的老人“抱團養老”,大家對彼此的性格、生活習慣等有所瞭解,一起相處更和諧。比如,老同事、老同學、老朋友或同住一個村、社區,或有共同興趣愛好的老人,可在一起“抱團養老”。

“抱團養老”並非人人適合 第3張

注意兩方面問題。一方面是法律規範。老人應先訂立契約再成團,儘可能將各種問題考慮周全。比如,成員的日常住宿、吃穿及相關費用如何分擔,成員之間的照料義務和權利,如有糾紛如何解決等。另一方面是醫療保障問題。比如,“抱團養老”居住地附近是否有醫院,老人突發疾病或身體不適時,是否能得到及時救治等。楊萍建議,老人應充分考慮上述問題再決定,切不可盲目跟風。


【版權聲明】本文爲生命時報獨家授權的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抄襲或改寫。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