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聚焦 > 健康科普 > 越迴避越痛苦 與其迷茫不如面

越迴避越痛苦 與其迷茫不如面

來源:科學養生坊    閱讀: 570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受訪專家: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全科心理治療師湯芳


生活不易,壓力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面對的事情,有些人借酒消愁,有些人看電影或購物,有些人則關掉手機躲起來……這些應對方式看似行之有效,能讓你暫時緩口氣,但若長期依靠這些方式來應對壓力和痛苦,只會讓痛楚滾雪球,越滾越大,直到把你壓垮。

越迴避越痛苦 與其迷茫不如面

這些滾雪球式的壓力應對方式,其核心特徵是“迴避”。暫時採用迴避應對方式是可以的,但如果一直使用它,就會陷入越迴避越痛苦的惡性循壞中。人們迴避壓力與痛苦的方式大致可以分爲五類:情境性迴避、認知性迴避、保護性迴避、身體性迴避和替代性迴避。

情境性迴避是指遠離讓自己不舒服的場景,避免痛苦。如繞開那些讓你頭疼或有壓力的長輩、老師、領導等人物;避免參加讓自己感到緊張的公開發言與演講活動;找理由避開同事或朋友的婚宴社交場合;甚至避免去讓你感到不安的地鐵、電影院等場所。

越迴避越痛苦 與其迷茫不如面 第2張

認知性迴避是指有意識地壓抑那些讓人苦惱的想法、回憶來避免痛苦。你可能會自我安慰:“不要去想它,沒事的”,或用分散注意力的幻想、白日夢、反覆默唸某些話替代讓你感到痛苦的想法或記憶。

保護性迴避是指用過度安全或過度準備的行爲迴避風險。例如,一些人會一次又一次地檢查門鎖、電燈開關、燃氣竈,或反覆洗手與過度清潔;有些人做一件事之前可能會強迫性地要求自己做好充分的準備,如寫一個文章時,恨不得蒐羅所有與這個主題相關的資料;更常見的,是用拖延迴避做不好的風險。

身體性迴避是指做一些事情來避免體驗身體的不舒服,這主要發生在驚恐發作或有軀體化障礙的患者身上。例如曾經歷過驚恐發作的人,會避免運動來杜絕心跳加快、氣促的生理反應;有軀體化障礙的人會穿得嚴嚴實實,以免吹風受涼讓身體出現涼颼颼的感覺。

替代性迴避是指用另一種情緒與感覺來替代痛苦,例如在無助的時候,你反而會怒火沖天,或用沉溺於遊戲、食物、酒精等帶來的渾渾噩噩掩蓋痛苦。

越迴避越痛苦 與其迷茫不如面 第3張

任何一種迴避,都會讓人在痛苦的泥潭裏越陷越深。怎麼打破這個惡性循環?

答案很簡單:面對。心理學術語是“暴露”,即停止逃避痛苦感受,將自己暴露在讓你恐懼、沮喪、羞愧或憤怒等情緒面前,直接面對讓你產生壓力的事情與處境。當你真正去做的時候,會發現人生中這些不可避免的挫折、不完美與困境所帶來的痛苦情緒,不會真正對你造成威脅,也不會持續存在,它們終究會像雲一樣飄散。你也會發現,當成功應對這些痛苦情緒,你的內心力量會增強,讓你更有信心應對下一次痛苦。更重要的是,面對痛苦,將讓你有機會過上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不再在迴避中打滾、停滯。


【版權聲明】本文爲生命時報獨家授權的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抄襲或改寫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