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聚焦 > 健康科普 > 身體內上火 試試這二種湯滋陰補虛

身體內上火 試試這二種湯滋陰補虛

來源:科學養生坊    閱讀: 577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天氣炎熱的話,人就容易上火,我們沒有及時補水是原因之一。但是當出現上火的跡象的時候,也不要輕易地服藥,因爲是藥三分毒,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安全健康的方法,讓身體儘快恢復正常。身體內上火別輕易服藥,試試這二種湯滋陰補虛,三天效果立竿見影。

身體內上火 試試這二種湯滋陰補虛

二種湯滋陰補虛來了解一下!

蓮實銀耳蛋花羹

健脾祛溼清腸生津

在日常保健養生的時候,就要順應自然採用降暑、清熱和祛溼的養生方式。具體來說就是要補水,飲用清新可口的湯水,能夠幫助散發體內的暑氣,補充體內流失的水分、鹽分還有維生素等營養。

蓮子:

蓮子心所含的生物鹼具有顯著的強心作用,蓮心鹼則有抗心律不齊的作用,它還能夠補脾止瀉和養心安神,幫助睡眠。

天氣熱的時候人的血壓都會有所下降,血液流速加快,血液的粘稠度都提高,對心臟會造成很大的負擔,甚至會誘發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所以我們可以多吃蓮子。

芡實和淮山:

芡實和淮山在這個湯裏,主要起到補脾的作用,大暑的時候容易出現腹脹,食慾下降等症狀,健脾能夠改善腸胃,更有效率地去吸收營養。

銀耳:

搭配滋陰清熱潤燥的銀耳,可以幫助腸胃蠕動,減少脂肪吸收,提高肝臟的解毒能力,增強機體的免疫力。

最後再加兩個雞蛋,營養之餘味道更好,鹹甜都適宜。

【材料】

蓮子20克鮮淮山100克銀耳20克蜜棗2個雞蛋2個。

【製作】

淮山去皮洗淨切段,蓮子和銀耳提前用清水浸泡15分鐘左右,雞蛋攪拌成蛋液,除了雞蛋外,所有的食材一起放進煲,加入清水大概2000毫升,武火煲滾後文火煲30分鐘,再倒進雞蛋,就可以放鹽飲靚湯了。

瓜皮鯽魚薏米湯

清熱解暑利水健脾

這個湯味道鮮美且有較強的滋補作用,最近大暑,男女老少都適合多喝幾碗。

冬瓜皮:

一味常用中藥,它味甘微寒。可以利水消腫、清熱解暑。對暑溼天氣常見的水腫脹滿,小便赤黃等症都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薏米:

加強湯的利水健脾作用,薏米的營養價值很高,被譽爲“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

它容易被消化吸收,而且作用很緩和。薏米微寒而不傷胃,益脾而不滋膩。

鯽魚:

健脾開胃。

湯中可以根據個人喜好,不加冰糖而改用豬展肉、豬骨等食材入湯。

【材料】

鯽魚1條,冬瓜皮20克,薏米30克。

【製作】

鯽魚處理好備用;冬瓜皮和薏米洗乾淨好稍稍浸泡,在煲里加入清水約2000毫升,武火煲滾後文火慢熬30分鐘左右,就可以放鹽喝靚湯了。

身體內上火 試試這二種湯滋陰補虛 第2張

上火常見中藥有哪些?

常用滋陰中藥:天冬、麥冬、玄蔘等。

治療上火的中藥(4張)常用的清熱瀉火藥:大黃、黃連、黃柏等。

常用的解毒消腫藥:連翹、金銀花、大青葉等。

另外中醫鍼灸、拔罐、推拿、按摩等用。生活中要注意勞逸結合,飲食上要注意多吃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多喝水,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少抽菸喝酒。上火和心理狀態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保持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其實是人們最好的滅火劑。

吃辣上火的解決辦法

越來越多人喜歡吃辣,麻辣火鍋,水煮魚,麻辣燙……辣無疑是當今最流行的味道。可辣吃多了,不但會讓人口乾舌燥,還會引起胃疼、腹瀉等胃腸疾病。怎麼才能既享受美味又能不傷身體呢?教你5招!

一、烹調要注意。

首先,最好選鮮辣椒做的菜。因爲鮮辣椒的營養更豐富,“火力”也小一些,而幹辣椒、辣椒麪等就要少吃了。鮮辣椒經過高溫烹炒,辣味會有所減輕。如果菜中已經放了辣椒,就別再放花椒、大料、桂皮等熱性調料,否則“熱上加熱”,更容易上火。烹調前可先把辣椒放在醋裏泡一會兒,或在烹調辣菜時加點醋,也可緩解上火。

二、主食最好選粗糧。

因爲其膳食纖維含量豐富,可預防由腸胃燥熱引起的便祕。玉米或紅薯就是不錯的選擇。此外,薏米也可去燥,若輔以百合熬粥,功效更明顯。

三、搭配食材很重要。

吃辣配些涼性食物,能起到“中和”作用,清熱去火。鴨肉、魚肉、苦瓜、蓮藕、荸薺、豆腐、萵筍等都是涼性食物,可清熱生津、滋陰降燥,是辣菜的最佳搭檔。

四、吃辣時要多喝水或湯。

吃辣容易引起咽乾脣裂等症狀,更要注意補充水分。菊花茶、酸梅湯等是最好的“滅火器”。喝杯酸奶或牛奶,不僅可以解辣,同時還能清熱。

五、吃辣後最好多吃酸味水果。

它們含鞣酸、膳食纖維等,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加速腸胃蠕動,幫助滋陰潤燥。山楂、柚子、柑橘、蘋果和梨等都不錯。

身體內上火 試試這二種湯滋陰補虛 第3張

健康是每個人都想要的,但是健康也不是無緣無故就能給誰的。健康身體的前提是需要我們好好的,對於身體有所保護,如果總是傷害身體的話,那麼再好的身體也承受不住,平時一些好的生活習慣,對每一個人來講都是異常的重要的,所以我們一定要講究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