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聚焦 > 健康科普 > 去寺廟,到底看什麼

去寺廟,到底看什麼

來源:科學養生坊    閱讀: 616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旅遊熱近年來在持續升溫,去寺廟的人也是有增無減。遊歷寺廟古已有之,很多古代大詩人都曾在遊歷古剎時留下過動人的詩篇。寺廟作爲中國古典文化和佛教信仰的載體,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週末假期或是逢年過節人們總喜歡結伴去寺廟參拜遊覽:有的人是爲了祈福,有的人是爲了鑑賞文物古蹟,有的人是爲了欣賞風景……去的人多了,這寺廟就成了熱鬧之地,其中也滋生了很多亂象,比如違反禁忌亂拍照、隨意損壞文物古蹟、受迷信思想影響盜取寺廟樹木等。

去寺廟,到底看什麼

從旅遊的角度來講,寺廟可以分爲3種類型:

1.山林寺廟,以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安徽九華山、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上的諸多寺廟爲代表;

2.都市寺廟,以北京爲例,深處鬧市中的北京法源寺、廣化寺和雍和宮等,就是此類代表;

3.近郊寺廟,指坐落於山林中,又距離都市不太遠的寺廟,如成都石經寺、南京棲霞寺等。

喜歡遠足的就去山林寺廟體味清幽靜遠,喜歡近便的就去都市寺廟品鑑鬧中取靜,短期出行就選擇近郊寺廟盡享閒適美好。那麼,我們去到寺廟遊覽時,應該看些什麼,又要注意些什麼呢?

一看寺廟的建築與佈局。很多寺廟大殿或者碑刻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文物,即便是新修的寺廟也都是仿古建築,因此寺廟是保存或傳承中國古建築最經典的地方。在歷代建築保存方面,位於河北省正定縣的隆興寺較爲突出,曾被建築學家樑思成譽爲“京外名剎之首”,在隆興寺你能看到宋代乃至唐代的建築遺存。一般來說,佛寺的建築原則與宮殿建築相仿,只是規模較小,且在裝飾與陳設上別具宗教色彩。有些寺廟前身本就是王府,後來改造成寺廟,比如北京的雍和宮,之前是雍親王府。這類寺廟往往規格較高。

寺廟的佈局通常遵循南北中軸線縱深原則:首先是山門,進入山門後的東西兩側是鍾、鼓樓,後面沿中軸線依次是天王殿(供奉四大天王)、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佛)、本寺主供佛菩薩殿、法堂(講經說法的地方)、藏經樓等,當然因地形、面積的限制也會有所例外。

二品寺廟的歷史和文化。大多數寺廟都有着悠久的歷史,廟中御賜的匾額、碑刻、字畫都默默地敘說着過去的興衰。比如北京法源寺,是當年唐太宗李世民爲哀悼北征遼東的陣亡將士而下詔所建,當時名爲“憫忠寺”,清雍正時期該寺被定爲律宗寺廟,更名爲“法源寺”。大雄寶殿正中“法海真源”的匾額是乾隆的御筆。

在古代,寺廟往往是文化的聚集地,也是文人墨客流連忘返的地方。很多高僧有極高的文化修養,因此吸引諸多文豪、詩人到廟裏談禪論道,他們也多有描寫寺廟的詩句傳世,特別是佛教興盛的唐代,名篇佳句數不勝數。比如常建的“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白居易的“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等,不勝枚舉。另外,出家人傳承至今的法事儀軌本身也是值得研究的活歷史,像佛誕日的“浴佛節”“過堂”等都正在申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親近善良淨化心靈。有些人去寺廟燒香祈福,但不解佛教真諦,把佛菩薩當神仙去拜,以爲燒的香越多、越粗、越長就越好,甚至很多人熱衷於搶“頭香”;還有些人,受迷信思想影響,每逢過年都要從寺廟撿一些“柴”回去,“柴”諧音“財”,以爲撿回去就可以發財,甚至有時候不惜破壞寺廟的花草古木;也有些人單純把寺廟當成旅遊、休閒的場所,拍照、喧鬧、吃零食、談戀愛。以上這些都是不好的行爲,如入寶山空手回。其實寺廟真正的價值在於其安靜肅穆的氛圍能夠啓迪人們向善,淨化人的心靈。無論是否有宗教信仰,去寺廟遊歷時都要懷着一顆慈悲善良的心。所謂“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遊歷寺廟時正該如此。

最後,還要提醒大家,在進入寺廟參遊的時候務必遵守寺廟的規矩,比如門檻一定不能踩;中間的門不能走(表示謙虛),通常是左門進,右門出;進寺參觀禮拜或繞塔時,一定要按順時針右繞;見到出家師父要恭敬禮貌;不要隨便對佛像拍照,不要大聲喧譁等。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