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聚焦 > 今日頭條 > 遺傳性致盲疾病治療新進展

遺傳性致盲疾病治療新進展

來源:科學養生坊    閱讀: 573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遺傳性致盲疾病指視網膜色素變性的眼科疾病,主要表現爲爲患者視網膜內感光細胞逐漸退化。在出生後伴隨着嚴重的夜盲,視覺區域逐漸減小直至徹底失明。至今尚無治療視網膜色素變性的有效治療手段。

遺傳性致盲疾病治療新進展

據悉,2019年4月17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科大)關於遺傳性致盲疾病治療新進展的研究成果,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ScienceAdvances》上在線發表。

中科大生命科學與醫學部薛天教授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仇子龍研究員研究組合作,結合視覺神經生物醫學與創新基因編輯技術,首次通過同源重組修復方法在小鼠視網膜非分裂感光細胞中實現精準基因修復,讓視網膜色素變性小鼠重獲部分視覺功能。

爲了實現HDR同源重組修復對視網膜色素變性等遺傳性疾病的精準治療,薛天教授研究組同仇子龍研究員研究組合作,在CRISPR/Cas9基礎上,創新性引入MS2-RecA複合蛋白系統。RecA爲原核表達的可促進同源重組的蛋白酶。通過改造獲得具有MS2結合區的嚮導RNA,使MS2可以與其結合;這樣MS2-RecA複合蛋白得以在DNA切割部位附近招募更多的模板DNA,並協助同源重組的發生,從而提高在體同源重組修復的效率。這種利用Cas9/RecA的新型基因編輯方法被稱爲Targeted-RecAEnhancedhomology-Directedrepair,簡稱TRED。通過這一方法,成功地實現了TRED矯正非分裂期感光細胞的基因突變,在基因水平、cD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上,修復了視網膜內視杆細胞的視網膜色素變性突變,遏制部分視杆和視錐細胞的退化,修復視網膜色素變性小鼠的部分視覺感光能力

遺傳性致盲疾病治療新進展 第2張

上述實驗顯示新型TRED基因編輯方法有效的實現了出生後非分裂細胞的同源重組基因矯正和相關器官功能修復,由於能夠解決非分裂細胞內難以進行同源重組修復的限制,TRED有可能廣泛應用於多種人類遺傳疾病的在體治療。

中國科大生醫部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生才源、姚藝川和中科院神經所程田林爲該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國科大薛天教授、章梅副研究員和神經所仇子龍研究員爲該文章的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資助。該課題也是國際科研資助機構“人類前沿科學計劃(HumanFrontierScienceProgram)”的青年科學家資助項目。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