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聚焦 > 今日頭條 > 中醫藥大學校長:喜脈確有其事但只把脈不準確

中醫藥大學校長:喜脈確有其事但只把脈不準確

來源:科學養生坊    閱讀: 582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日,關於“把脈能不能驗孕”的討論在網上頗爲激烈。先是微博網友@燒傷超人阿寶發起脈診驗孕的公開挑戰,後有成都老中醫呂即來高調參戰又停戰,理由是“壓力太大”。

中醫藥大學校長:喜脈確有其事但只把脈不準確

昨日,成都中醫藥大學舉行了首屆中醫藥發展戰略高峯論壇。論壇現場,成都中醫藥大學校長樑繁榮接受了成都商報記者的採訪。他表示,中醫診斷需要“望聞問切”四診合參,單一的“把脈驗孕”不可能準確。

一手捋捋鬍鬚,一手細細切脈,末了一句“娘娘有喜了”,似乎是古裝影視劇的經典橋段。把脈真有這麼神嗎?樑繁榮校長告訴記者,“喜脈”確有其事,但是除了切脈,必須配合望、聞、問,四診合參纔是完整的中醫診斷方式,單用任一方式,都可能形成誤判。

“古時候國內沒有西醫,都是通過中醫診斷來判斷懷孕”,通過觀察孕婦的精神、氣色等;聞其氣味;問其生活方式、身體反應,如經期、大小便等,配以切脈才能判斷是否“有喜”。

脈象是中醫學的一門基礎,絕非網上傳的“僞科學”。樑繁榮稱,切脈可追溯到《內經》,在扁鵲時期已經被重視。中醫28脈是基礎,就像英文字母,其各種組合即爲不同症狀的脈象。李時珍曾著《瀕湖脈學》,梳理了各種脈象,以及其對應的病狀,“通常老中醫都會把這些背得滾瓜爛熟”。而如今的中醫學科的學生們,也會上這門專業課,將其作爲中醫基礎。

當然,他也直言當代中醫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望聞問切”都是數千年的積累,是中醫的理論,但是弊端在於不夠量化。“可能不同人切脈切出不同的結果”,因爲你很有可能對於一些微小的反應沒能充分感知,但這就可能造成誤判。他認爲,如何客觀化、量化這“四診”,是當代中醫正在努力突破的瓶頸。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