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聚焦 > 醫界要聞 > 黑色代孕產業鏈:遊走於法律邊緣的倫理荒誕劇

黑色代孕產業鏈:遊走於法律邊緣的倫理荒誕劇

來源:科學養生坊    閱讀: 655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日,央視記者暗訪調查代孕產業鏈,發現不少中介公司從事“黑代孕”生意,甚至打出廣告“包成功,包生男孩100萬。”豐厚的利潤吸引着越來越多的代孕者(年輕女性)和代孕中介加入。“我們找的都是20歲左右的女孩,這個年齡卵子是最好。”代孕中介負責人很自信地說,卵子好價格也就低不了,購買這樣女孩的卵子需要三萬元到十萬元不等。之所以價格區間這麼大,代孕中介負責人略帶神祕地說,“捐卵女孩都是大學生,開始主要是通過網絡(個人資料)初期的海選,看好了再約時間見。”(1月10日央視)

黑色代孕產業鏈:遊走於法律邊緣的倫理荒誕劇

代孕古已有之,時稱“典妻”,“典”取典當之意。據《漢書·賈捐之傳》雲:“嫁妻賣子,法不能禁,義不能止。”把妻子作爲抵押品進行“借腹生子”的買賣,“典妻”期限一般爲3至5年,價格以婦女的年齡大小、相貌身材、租借時間等綜合而定。其實,按照市場規律,但凡存在利益供需,縱使具有法律束縛,均有“鋌而走險”的可能,應驗了《資本論》那句名言:“當利潤達到10%時,便有人蠢蠢欲動;當利潤達到50%的時候,有人敢於鋌而走險;當利潤達到100%時,他們敢於踐踏人間一切法律;而當利潤達到300%時,甚至連上絞刑架都豪不畏懼。”

猶記得,2010年有媒體報道,廣州某富商借助試管嬰兒技術、找來兩位代孕媽媽共產下八胞胎,曾掀起一輪代孕熱議。近年來,中國富商海外代孕的新聞,也屢見報端。“黑代孕”的火爆,說明了代孕市場背後所凸顯出的種種問題,客觀地說,代孕是一把雙刃劍,“一刀切”式的禁止或放開,都存在難以預見的後果。

倘若完全放開代孕,則會出現法律上的父母與遺傳學上的父母分離,這一變化將對法律、倫理、道德構成嚴重挑戰。倘若完全禁止,則會出現兩種情形:有禁必止、禁而不止。對人類來說,生兒育女、傳宗接代既是遺傳需要,也是心理需求。病理統計表明,約有10%的夫妻因不同原因患上不孕症。說到此,對於急切需要孩子,但又望塵莫及的夫妻來說,面臨技術與法律兩難,部分夫妻夾雜着複雜的情感,最終選擇“黑代孕”。

時至今日,我國法律對於這種行爲是明令禁止的。2001年8月衛生部頒佈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應用只能在醫療機構中進行,並且以醫療爲目的,且符合國家計劃生育政策、倫理原則和有關法律規定。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違反該辦法,有買賣配子、胚胎的,實施代孕技術行爲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3萬元以下罰款,並給予有關責任人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也就是說,即便是從事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也只能從事試管嬰兒培育,人工代孕是違法的。不過,現行法律並沒有針對“代孕中介”、“代孕獵頭”、“代孕者”、“代孕網站”等行爲作出具體的限制性規定。也就是說,在代孕領域依舊存在法律盲區,既有漏洞,“鑽空子”的普遍現象便在情理中矣。

歸根結底,代孕的是是非非,終究歸於技術與倫理,法律與道德之上。當兩相牴觸,取最大公約數,規避其風險,實現利益的最大化。自古以來,生育便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自然權利,神聖不可侵犯,而技術無非是實現某些不能生育夫妻的手段之一。要知道,輔助生殖技術,譬如試管嬰兒技術,早已有之。從最初面臨倫理衝突到漸漸接受,經歷了漫長的歲月。當然,代孕也一樣,如何將其嵌入到法律的框架內,這纔是當下面對魚龍混雜的代孕市場,亟需解決的問題。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