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聚焦 > 醫界要聞 > 女子不知病因疼痛30餘年 竟是患上焦慮症

女子不知病因疼痛30餘年 竟是患上焦慮症

來源:科學養生坊    閱讀: 592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焦慮症有心理症狀還有軀體症狀,常見的有心慌、胸悶、乏力、身體不明原因的疼痛等

女子不知病因疼痛30餘年 竟是患上焦慮症

身體總是這疼那疼,可是去綜合醫院反覆檢查,卻查不出任何原因,時間、金錢花了不少,心情也大受影響。這時要注意了,這並非什麼現代醫學查不出的“怪病”,很可能是患了情緒病,要儘快去精神專科醫院接受檢查。深圳市康寧醫院臨牀心理科醫生樑傑向記者介紹了一例以疼痛爲主要表現的焦慮症。

1在綜合醫院查不出的莫名疼痛

來到康寧醫院就診時,61歲的王女士對樑傑說:“我全身疼好多年了,但左查右查查不出是什麼病,是別的醫院建議我來你們這裏。”

她的疼痛有多年了,近幾年加重。丈夫在30年前就因病去世了,王女士獨自帶大3個兒子,不叫苦不叫累,一直是孩子心中堅強的媽媽。現在孩子長大成人,事業有成、娶妻生子,照理她可以過上輕鬆自在的生活,卻患上了一種“怪病”:常常一陣陣地覺得身上疼痛難忍,有時是胃痛,有時是心口痛,有時是肌肉或皮膚痛,而且疼法也不一樣,有時候如同刀絞,有時候又如同燒灼。

問診發現,王女士的疼痛在她丈夫去世時就開始出現了。當時她正生着一場大病,身體很痛,卻不得不放棄休息與治療,強撐病體處理事務。由於身體沒有得到很好的恢復,所以後來這疼痛一直伴隨着她。只不過起初不嚴重,加之家庭負擔重,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醫院看病,現在閒下來後,反而嚴重了。

爲了擺脫疼痛的折磨,10多年來王女士四處求醫,綜合醫院去了幾十家,每次醫生見她疼得那麼厲害,都建議她馬上住院,懷疑有腫瘤。她平均每年住3次院,反覆做各種檢查,只發現一些小問題,卻沒查出什麼怪病讓她如此疼痛。後來有醫生建議她看精神科,認爲她可能有一些心理問題需要解決。

2軀體疼痛是焦慮症常見症狀

果然,在綜合醫院查不出結果的難題,在精神專科醫生眼中一點都不奇怪:王女士的疼痛其實是焦慮症。身體一疼痛,她就非常緊張、焦慮,而情緒一焦慮、緊張,她的疼痛也就越厲害。這兩種難受的感覺互相影響,讓她痛苦不堪。此外,王女士還有抑鬱、失眠等問題。

一般人很難把“疼痛”與“焦慮”或“抑鬱”聯繫在一起,因此出現軀體疼痛後,往往去綜合醫院反覆求診。其實,疼痛是焦慮症和抑鬱症的一個很常見的身體症狀。

樑傑說,焦慮症和抑鬱症均有兩組症狀。一組是心理症狀,焦慮表現爲緊張、擔心多、莫名的恐懼、對未來的憂慮等,抑鬱表現爲心情不好、開心不起來、自卑、自責、自我評價低等。一組是軀體症狀,常見的有心慌、胸悶、睡眠差、乏力、身體不明原因的疼痛等。曾有報道指出,65%的抑鬱病人都伴有不痛程度的軀體疼痛。

如何識別軀體疾病導致的疼痛與焦慮、抑鬱伴發的疼痛症狀?樑傑說,可從三個方面加以判斷。

1,疼痛的部位並不固定,並且往往伴發多個系統的軀體不適症狀。

2,疼痛往往伴隨着隱匿的焦慮、抑鬱情緒,疼痛與情緒的發生、發展、消長是平行的,即焦慮或抑鬱的程度越重,疼痛越重,反之亦然。

3,在綜合醫院檢查,沒有查出可導致疼痛的器質性疾病。

可見,王女士是典型的焦慮症伴發軀體疼痛。

3她的焦慮與多年壓抑有關

王女士的焦慮從何而來?樑傑認爲,當年因大病引起的、沒有得到完全恢復的軀體疼痛,只是一個誘因,而且與疼痛一樣,她的焦慮與丈夫的英年早逝有關。丈夫去世後,王女士“變了一個人”。以

前她非常外向,愛跳舞唱歌,丈夫也很優秀,家庭很幸福,所以丈夫亡故讓她覺得“天塌了下來”,看着剛懂事的3個孩子,不知道如何挑起生活的重擔,心中非常驚慌、焦慮。而當時整個社會風氣比較保守,家中長輩教育她:你現在一個人了,最好不要去外面,免得被人說是非。

所以她從30多歲時就開始封閉自己,與外界很少接觸,放棄了再婚的念頭,對孩子既慈愛又嚴格,生活再苦也咬牙堅持。看上去她一團和氣,其實心中壓抑了很多情緒和感受,但從不在任何人面前表現出來。

孩子長大後都離開家鄉,她也被接到深圳居住,孩子有時間就去看她。獨居的生活非常清閒,以往被強忍着的疼痛與焦慮感越發明顯。

從性格上看,王女士很急躁、要強,做事追求完美。不過,遇到讓她急躁的事情後,她從不願在外人面前表露,而是告誡自己不要生氣、以免影響不好,但回家後她就找保姆發火。

樑傑發現,這些因素對王女士影響很大,她住院後哪怕是與男病友說話,還是表現得很不自在,很緊張。其實是焦慮導致了她的疼痛。

而疼痛則成了她的生活伴侶。一直以來,疼痛讓王女士有了寄託,而不用面對內心真正的需求,假如疼痛離開她,她反而會不習慣。再則,疼痛讓她獲得了孩子的關心,因爲孩子也會因她的疼痛而經常來看望她。“所以疼痛對王女士是有好處的,疼痛可以幫到她。”樑傑指出,這是一種“繼發獲益”。

4對症治療“心病”疼痛不再

“治病當治本,要緩解這類疼痛,一定要求助於精神病專科醫院或心理衛生專業機構。”樑傑說。

她介紹,有研究顯示,80.3%的疼痛病人都是先去綜合醫院就診,尤以去內科最多,其中又有88.68%的病人被誤診爲軀體疾病,反覆治療無效,浪費了大量的時間、金錢和醫療資源,而這些病人在停用軀體疾病藥物後,抗抑鬱治療的有效率可達到89.4%。

王女士住院後,接受了抗焦慮治療,並接受放鬆訓練、個體和團體心理治療,兩三個月後,她的焦慮大部分緩解,疼痛則完全消失了,這讓她非常驚喜。而且住院後身邊有醫生、護士、病友,環境與以前獨居時有很大不同,加上情緒的改善,她的注意力逐漸轉移,不再只關注自己的焦慮與疼痛,開始願意與人溝通,參加病友間的一些活動,並重新找回以前的興趣、愛好,走上了康復的道路。

樑杰特別提醒她:出院後雖然還是獨居,但注意不要回到原來的封閉狀態,保持住院的生活模式,一定要多與家人、鄰居溝通,參加一些社區活動,把注意力轉移到更廣闊的生活內容上來,不能讓疼痛和焦慮再次鑽空子。(劉一平邵春曉)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