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聚焦 > 醫界要聞 > 脊柱退行性病變系統化治療的展望

脊柱退行性病變系統化治療的展望

來源:科學養生坊    閲讀: 559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華長庚寥唯辰,清華長庚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台灣神外專家。

脊柱退行性病變系統化治療的展望

脊柱退行性病變,如頸椎病、腰椎病、椎管狹窄等,發病率高,佔各種脊柱手術的80%以上;隨着我國進入老齡化時代,退行性脊柱病變發病率愈來愈高;隨着信息化與現代化的發展,發病年齡愈來愈年輕化。脊柱退行性疾病的治療涉及神經外科、脊柱外科、疼痛科、中醫理療科以及康復科,相應的治療方法總結起來包括四大類:傳統保守治療,鎮痛治療,微創介入治療以及開放手術治療。保守療法的主要目的在於使突出的椎間盤部分還納和受刺激的神經根的炎性水腫加速消退,從而減輕或解除神經根的壓迫,使疼痛減輕或消退。鎮痛治療的理論基礎在於正常脊神經根受機械壓迫可能引起麻木及感覺喪失或運動減弱,但並不引起疼痛,而無菌性炎症反應才是引起患者脊神經根性疼痛的主要原因,通過局部神經阻滯治療來阻斷痛覺神經的傳導通路,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消除炎性反應,鬆解粘連組織,有利於髓核回納復位。微創介入治療方法較多,包括三氧、射頻、內窺鏡以及顯微鏡技術等,達到緩解椎間盤或骨質脊髓脊柱學組增生對神經的壓迫目的。開放手術治療的三大技術包括減壓、內固定和融合,相應的衍生出各式各樣的材料和方法。康復治療在於促進神經損傷的修復、神經肌肉功能代償,最大程度的恢復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其能重返家庭和工作崗位。

脊柱退行性病變是典型跨學科的研究領域,既包含脊柱骨性結構、肌肉韌帶組織、也包含脊髓中樞神經和脊神經結構。骨科醫生對脊柱疾病的治療基本上比較注重在脊柱生物力學結構、脊柱的穩定性方面考慮和內固定技術,較少留意脊髓、神經的保護與脊神經減壓;疼痛科醫生更關注緩解脊神經根性無菌性炎症;康復科關注神經損傷的修復及提高生活質量;而神經外科醫生最擅長微創技術,對脊髓、神經的保護更有保障。縱觀世界脊柱外科領域,神經外科醫師在對脊柱脊髓疾病的診療方面存在明顯優勢,這些方面在歐美國家的臨牀醫療與研究早已被證實,比如基於目前越來越多的神經外科醫師用顯微鏡或內窺鏡等微創技術切除頸椎腰椎椎間盤脱出症,療效明顯優於骨科傳統肉眼下開放性減壓手術。微創精準是當今脊柱外科發展的潮流,神經外科醫師自身的培訓具備了良好的顯微外科技術,加上對脊髓脊柱、神經根的結構域生理比其它任何學科更加了解,因此,在開展脊柱外科技術存在明顯的優勢。隨着術中O-Arm、導航精準定位及術中三維CT實時顯像技術的推廣應用,神經外科在內固定與減壓的操作更加準確安全,手術的創傷更小、療效更好、住院時間更短。

四大類方法各有優勢,本應團隊性協助治療,但中國的現狀在於各個交叉學科間各自為政,缺乏相互學習及溝通,導致患者錯誤的導向性,甚至部分患者奔於尋求最佳治療的途徑上。在閲讀椎間盤突出手術治療的文獻中經常遇到這樣的事實:1、經椎管造影或CT或/和MRI檢查“未見”或“僅見很小”突出,但患者劇痛難忍;2、同時也觀察到“突出超過6mm”而無疼痛的病例;3、手術摘除突出的椎間盤,患者疼痛依然存在,甚至疼痛加重或者產生新的疼痛症狀;4、椎間盤突出確診患者單純口服非甾體抗炎藥,疼痛症狀好轉甚至治癒。這些事實再一次告誡我們:對脊柱退行性疾病進行單學科性、經驗性的治療存在弊端。為此,促進各交叉學科間合作,整合神經外科、脊柱外科、疼痛科、中醫理療以及康復科,建立脊柱退行性病系統化治療團隊,為患者提供系統化、個體化治療必定成為將來發展趨勢。

目前我國沒有任何一家醫院建立脊柱退行性病變系統化治療中心,但國外已具有交叉學科間聯合發展的趨勢,為此,衷心希望:在神經外科醫師住院醫師培訓項目上制定脊柱外科培訓標準與規範,同時在管理層面上做出嚴格規定,並做好科普宣傳,積極支持鼓勵那些為發展脊柱神經外科的醫師,在開展脊柱外科技術較成熟的神經外科中心建立全國聯盟,共同培訓神經外科住院醫師,加強與港台及歐美神經外科交流與合作,力爭早日與國際脊柱神經外科接軌,更好的服務於我國廣大患者。因此,建立系統化治療團隊,交叉學科間精誠合作,共同發展,將是脊柱病變患者的福音。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