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聚焦 > 健康科普 > 光說“你行”教不出樂觀小孩

光說“你行”教不出樂觀小孩

來源:科學養生坊    閱讀: 658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受訪專家: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講師麥舜翩

近幾十年來,教育界興起了一場自尊運動。爲提高孩子們的自信心,以免落後的學生感到自卑,很多地方廢除競賽,取消成績排名榜;爲減少學生之間的嫉妒,老師不再點名表揚;家長們也一改恩威並施的態度,對孩子百般呵護,不打擊、不批評,無時無刻不在鼓勵、肯定孩子“你能行!”希望以此教出樂觀向上的孩子。然而,後來的調查發現,在美國,自尊運動後出生的人患抑鬱症的機率比以前的人高出十倍。

爲什麼盲目鼓勵、過度保護的方式會導致孩子消極悲觀?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孩子樂觀自信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感覺滿意”,另一種是“表現滿意”。家長不切實際的鼓勵,只能讓孩子感覺滿意,但其內核是虛的;而讓孩子實實在在地克服困難,獲取成績,才能讓他們得到表現滿意,打心底裏認可自己。感覺滿意就像垃圾食品,只能提供熱量,沒有營養,帶來的自信稍縱即逝;表現滿意就像乾糧,能提供精神營養,幫助孩子形成穩定的自尊。所以,要培養出真正樂觀自信的孩子,應協助他們追求“表現滿意”。

光說“你行”教不出樂觀小孩

理性的鼓勵。鼓勵應儘可能貼近實際,不要簡單地說“你真棒”,而要具體地表達你覺得孩子值得認可的地方,如“你剛剛主動向阿姨問好,媽媽覺得你很有禮貌,做得很好”。孩子遇到挫折時,不要急着說“你一定能行”,可以先去體會孩子的感受,幫助孩子理性分析失敗的原因,給出具體的建議。例如說“比賽輸了,我理解你現在很難過。你剛纔沒做好,可能是因爲有點緊張。我們可以再多多練習,下次做得更好。”

恰當的批評。一味包庇孩子會讓他們自以爲是,盲目自大,這種“樂觀”在人生困難面前不堪一擊。只有指出錯誤、幫孩子改正錯誤,才能讓他們良性成長。批評孩子時要注意語言,不能“臭罵一頓”。舉個例子,莉莉捉弄了弟弟,一個有建設性的批評可以是:“莉莉,你一向是個好姐姐,教弟弟遊戲,與他分享玩具。可你今天對他一點都不友好,你這麼嚇他是不對的,你要向弟弟道歉。”在這裏,家長沒有一下子就判定莉莉是個壞姐姐,而是先肯定她過往的表現,再具體說出她做得不對的地方,告訴她要負什麼責任。這樣的批評既有力量,又不會傷害孩子的自尊。

光說“你行”教不出樂觀小孩 第2張

積極的氛圍。家長可抽出固定的時間跟孩子分享一天的感受,總結今天的收穫與經驗,引導孩子做正面地反思,如今天做了什麼努力,得到了什麼成績,是否獲得了他人的關心和幫助?把這些反思一點一滴記錄下來,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的能源庫,形成積極的思維模式。

【版權聲明】本文爲生命時報獨家授權的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抄襲或改寫。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