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聚焦 > 健康科普 > 醫生有溫度,醫學才溫暖

醫生有溫度,醫學才溫暖

來源:科學養生坊    閱讀: 595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受訪專家:教育部高等學校醫學人文素質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張金鐘;復旦大學哲學學院院長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教授江怡;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副院長郭麗萍;中山醫學院醫學人文教研室主任程瑜

醫生有溫度,醫學才溫暖

在醫院,我們最常聽到的抱怨就是:“醫生態度冷漠,就像欠了他幾百萬,怎麼服務質量這麼差!”中國醫師協會最新公佈的《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顯示,62%的醫師發生過醫療糾紛,其中八成是醫患溝通問題引起的。如何提升醫生的人文素養成爲化解矛盾的關鍵所在。近日,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舉辦“醫學人文教育高峯論壇”,多位專家共論如何讓醫生更有溫度。

重視技術,偏廢人文

醫療圈廣泛流傳着一個“四句話說死病人”的故事:一個從鄉下長途跋涉來省城看病的患者,好不容易掛到一個專家號。專家看了檢查報告後說了三句話,“你來晚了!”“沒治了。”“回家吧。”患者聽後精神快要崩潰了,央求醫生說:“大夫,您看看還有沒有其他辦法?求求您了!”然而,專家的第四句話讓患者當場站不起來了:“你早幹什麼去了?”結果,這位患者還沒出大門就一命嗚呼了。

雖然該案例的真實性有待考量,但現實中,醫生不把患者放在平等的位置,態度惡劣、缺乏溝通技巧的情況確有存在,個別大醫院的知名專家也存在這一問題。專家認爲,當前有些醫生人文素養較低,主要表現在三方面:

缺乏人文知識。教育部高等學校醫學人文素質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張金鐘表示,醫學的科學技術性質和人文科學性質本是一塊“整鋼”,不可分割。但長期以來,醫學生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專業技術學習上,偏廢了人文精神的培養。走向崗位後,才發現缺少人文醫學素養,難以適應臨牀需要。

溝通能力差。中國醫師協會調查發現,對於“如何減少醫患糾紛”這一問題,38%的醫師認爲要提高溝通能力。可見,許多醫生都能理性看待自身問題。但現實中,仍有很多患者抱怨就診時醫生頭也不擡,連基本的體檢都不做,就開一堆化驗單等情況。

只見病,不見人。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教授江怡說,對現代醫學技術的盲目崇拜和依賴,造成醫生更多地把患者作爲醫療儀器設備的對象,忽視對患者心理等方面的關注。這觸發了人們對醫生的失望與不滿,以致醫學技術越發達,醫患關係卻越緊張。

醫學人文教育有名無實

近年來,我國醫學人文教育雖有發展,但總體上還十分薄弱,存在着課程內容單一、師資力量不足、科研成果較少等問題,發展水平與其承擔的責任相距甚遠。

有名無實,備受學生冷落。國內醫學人文教育課程存在授課方式單一、教學內容與實踐結合不緊密、對學生吸引力不足的問題。目前國內院校醫學人文教育課程總學時約佔醫學教育總學時的8%,很多學生即便選修了人文醫學課也不去上。而在英國,這一數字爲15%,美國則爲20%。一項對廣州市6家醫院臨牀醫生的調查發現,60.9%的人認爲醫學人文教育理念落後、教學內容和方法老舊。

中山醫學院醫學人文教研室主任程瑜表示,醫學人文課程經常和政治思想教育混淆。歐美醫學人文教育已形成“人文教育與臨牀緊密結合,注重小組教學與互動教學”等特點。“但在中國,醫學人文課具體怎麼上,還不是很清晰,尚未形成系統的課程體系,有的只是單純講授理論,很枯燥。”

有力無用,學科間未形成合力。程瑜說,中山大學2015年成立了醫學人文教研室,專家雖然教育背景都不錯,但基本都是兼職的,散落在各個學院,包括哲學、傳媒、社會學、人類學等,沒有一個正規的體制,很難開設一個真正有影響力的課程,各學科難以形成合力。

有研無教,未來研究難深入。一項針對高校醫學人文教育的調查顯示,89%的人認爲目前國內醫學人文教育才“剛剛起步”,88.7%的人表示單位沒有“專門承擔醫學人文教育教學和研究的機構”,甚至有73%的人表示單位沒有“編著或者引進醫學人文教育的相關教材”。程瑜表示,目前一些學校還無法給醫學生開設相關課程,只能做研究,未來如何在深度和廣度上提高,都是問題。在美國125所醫學院校中,有88所提供必修醫學人文課程,55所提供選修課程,幾乎涵蓋所有醫學院校;課程涉及哲學、社會學、文化學、政治學、倫理學、歷史學、藝術學等領域,覆蓋各個學段,內容也隨着學段升高而不斷拓展加深。

溝通技巧從醫學生抓起

如何在教學中、臨牀上實現醫學與人文的融合?專家一致認爲,醫生的溝通技巧應從學校練起,首先醫學院應當遴選熱愛醫學、樂於助人的生源成爲醫學生。善於溝通的醫學生更能得到患者的配合、支持,即便診療技術還不夠成熟,也能得到患者的理解,避免醫療糾紛。

建設人文醫學核心課程羣。復旦大學哲學學院院長孫向晨認爲,要建設完整的課程體系,啓動人文醫學核心課程教材的編撰,加強人文醫學課程內涵建設。例如復旦大學打造了七大核心課程模塊,形成了經典導讀、多元考覈、助教制度等富有特色的教學模式。其他醫學院校也進行了實踐探索,中山醫學院開設了“名醫名師名人講座”,組織學生義診、義教;四川大學華西臨牀醫學院深度挖掘各醫院、醫學院校的文化基因,以勝任力爲導向,重視正式課程和隱蔽課程。

注重教學開放性,加強實訓。張金鐘認爲,要用具體、生動、感人的醫學人文情境,使學生感悟、理解醫學人文精神。例如建立醫學職業道德的實訓室、生命意義展室、衛生法學的實訓室、模擬法庭、醫患溝通教學實訓室、模擬診室和病房,營造學校人文氛圍。

從多學科走向跨學科。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副院長郭麗萍表示,現在很多學校的醫學人文教育仍處於多學科階段,其實應以跨學科的視角來解決問題。

醫學是人學,雖然它經常要應用科學的方法,但最終目的應該是社會的、以人爲本的。所以,只有醫生有溫度,醫學纔會溫暖。醫學教育必須格外關注醫學生的人文教育與薰陶。

【版權聲明】本文爲生命時報獨家授權的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抄襲或改寫。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