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聚焦 > 今日頭條 > 北京應急包遇冷 多原因限制市民自救能力提高

北京應急包遇冷 多原因限制市民自救能力提高

來源:科學養生坊    閱讀: 632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四川康定縣近日發生6.3級地震,“災難自救”再次成爲人們關注的話題。但這並沒有刺激家庭應急包的銷售,這款本爲提高災難自救能力而設計的應急包,已上市一月有餘,目前只賣出5000餘個。記者隨機採訪了上百名市民,家裏購置應急包的只有七人,有購買意向的也只有二十二人。“沒人教,咱也不會用,買回家還佔地。”一位市民直言不諱。

北京應急包遇冷 多原因限制市民自救能力提高

少人教:專賣店導購都不會用

記者走訪多個家庭應急包專賣店發現,家庭應急包仍像10月13日剛上市一樣,被冷落在櫃檯的角落裏。

在燈市口聖佛萊戶外用品專賣店,記者看到應急包被放在最高貨架的最裏面,不注意找,很難發現。“感興趣的人不多。”提起應急包,20多歲的年輕店長搖了搖頭。

在燕莎、亞運村華堂、銀泰百貨等地的專賣店中,應急包的銷量也不樂觀,售貨員也沒什麼推銷熱情,甚至都不知道應急包裏有什麼工具,更不知道該如何使用。

復興商業城一家應急包專賣店的銷售人員雖自稱接受過培訓,但當記者詢問呼吸面罩如何用時,還是難住了她。

“包裏有說明書,一看就知道怎麼使。”銷售人員說,耐不住記者追問,銷售人員指着呼吸面罩,“罩頭上就行”,隨後,她拿起說明書,照本宣科。一位站在旁邊的大媽“憋不住”了,對銷售人員說:“姑娘,你都不太會使,我們買了更不會用。”

在另一家專賣店中,銷售人員甚至自作主張延長了急救工具的保質期,“這東西也放不壞,別看說明書寫的是兩年,用個三五年不成問題。”一位售貨員向顧客推介着。

“都沒人教銷售人員,更沒人教我們了,不會用還買它做什麼。”一位老年顧客說。

不會用:買回家成累贅

燈市口聖佛萊戶外用品專賣店的銷售人員自己就不相信應急包。“真遇到災了,還得跑得快,要是等帶上呼吸面罩、披上滅火毯,沒準早跑不了了。”這位年輕的銷售人員說,“遇到地震了,那隻能看命了。”

柳女士最近剛當媽媽,對家庭安全很看重,特意買了一個家庭應急包,她剛買時還有點新鮮勁,後來發現真不會用,而且還佔地,現在應急包已經擺到大衣櫃上,落滿塵土。

柳女士覺得災難尚遠,買個應急包其實用處也不大。“應急包裏的東西挺普通的,家裏基本都有替代品。”柳女士說,像手電、毛巾、溼紙巾、常備藥品幾乎家家都有,遇到火災,把毛巾打溼捂住口鼻也能當呼吸面罩使,把被單打溼裹在身上和滅火毯效果也差不多,不用非得買應急包。

在她看來,學會正確的逃生方法和自救技能,比擁有應急包更重要。“真遇到災難了,應急包不在身邊怎麼辦?還得就地取材。”柳女士希望,能多一些自救逃生的培訓,只有大家逃生意識提高了,纔會爲自己配置相應的自救工具。

意識差:缺乏家庭防火常識

今年4月,市消防局委託社會專業機構對本市居民消防安全常識知曉率進行調查,本市居民消防常識測評得分爲65.9分,在十項細化指標中,凡是涉及家庭防火的常識,得分普遍偏低。

“防災意識不強、自救能力偏弱,這是本市的現狀。”消防員介紹說,“人都有一種災害例外心理,即災害會發生,但不會發生在我身上。結果一旦發生在自己身上就後悔莫及,其實當初要是做一些預防措施,就能避免災害或減少損失。”

配備應急包其實就是預防措施之一。一位在網上購買了家庭應急包的買家留言:買一個應急包就像買一份意外險,希望永遠都用不上,但是一旦用上就能保全生命。

據消防員介紹,在日本等國家,居民家中幾乎都配備應急包,而且要定期補充、更換食物和飲用水。有關單位應該加強對應急包銷售人員的培訓,讓購買者真正掌握使用應急工具的能力,同時,社區應該加強消防演習,讓擁有應急包的家庭“上陣演練”,指導、訓練他們使用應急工具,提高熟練程度。“應急包只要物有所用,就不會被看成累贅。”消防員說。

新聞鏈接

消防員講解應急工具

消防員介紹,家庭應急包中的工具均是簡單易用的逃生救災工具,市民主要是不知道在什麼災難中使用何種工具,消防員根據實戰經驗,對應急工具進行細化說明。

多功能應急燈:主要在地震時使用,當人員被困在廢墟里,可以利用應急燈自帶的收音機功能獲取外界信息,如果聽到救援聲音,可以利用燈光與外界聯絡和通信,同時該設備提供手搖發電功能,可以持續爲設備充電,確保被困人員與外界溝通聯絡暢通。

救生口哨:幾乎任何被困的情況下,都可以起到很好的呼救作用,比如在濃煙、山林中,可以吹響救生口哨,幫助救援人員確定被困人員位置。

呼吸面罩和滅火毯:主要用於火災,如果被濃煙所困或者有危險化學品泄漏,防毒面具要比溼毛巾的防毒效果更好,防毒時間也更長,有效減少煙塵對人體的傷害。消防員介紹說,在大多數亡人火災中,死者並非被燒死,而是被濃煙薰死。滅火毯則可以裹在身上穿越火焰區,也可以通過覆蓋等方式滅火。

消防員提醒市民,應急包一定要放在固定、易拿到的地方,最好是避震安全三角區域。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