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聚焦 > 今日頭條 > 口味重好麻辣 專家提醒防直腸癌

口味重好麻辣 專家提醒防直腸癌

來源:科學養生坊    閱讀: 613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在3日發表了《全球癌症報告2014》,研究稱2012年全球癌症患者和死亡病例都在增加,新增癌症病例有近一半出現在亞洲,其中大部分在中國,中國新增癌症病例高居第一位。專家介紹,因爲川人口味重、好麻辣,導致結直腸癌在四川發病率較高。

口味重好麻辣 專家提醒防直腸癌

“這其實與四川人的生活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日前,專家向記者介紹,食物中動物脂肪和蛋白質的比例越高,運動量越小的人,其發病率也就越高。

口味重讓川人腸癌高發

專家表示,人們如果過多食入動物脂肪和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會造成腸蠕動減慢,增加腸道對毒素的吸收,從而容易導致癌症發生。而少於運動的人,其腸道蠕動也會減緩,同樣會讓毒素長時間與腸內黏膜相接觸。加上川人口味重、好麻辣,麻辣的食物對消化道刺激比較大,容易引起慢性炎症,這些都是導致腸癌的誘因。

專家表示,年過40歲以後的人羣,誘發腸癌的途徑主要有兩條,就是腸道息肉和潰瘍。他建議:人一到40歲後,就應該做一次腸鏡。若結果顯示爲陰性,日後沒有不適感,又不屬於高危人羣的,可在三五年後再做一次。劉軍介紹,腸鏡檢查並不算複雜。目前新世紀採用的韓國無痛肛門鏡進行檢查,即可通過電子攝像探頭將腸黏膜的圖像放大數十倍,對黏膜病變的性質進行組織學定性分析,檢查全程只需5-10分鐘。

患腸癌易被誤認爲痔瘡

“結直腸癌和痔瘡症狀最大的相似之處就是大便帶血,但如果能掌握兩者一些基本特徵,還是能夠區別清楚的。”專家說。

首先,結直腸癌的便血表現爲持續性、慢性帶黏液血便,血色暗紅,通常與糞便混在一起,便意頻頻,有時只解出一些血或黏液而無糞便。如果腫瘤離肛門越遠,便血發生率就越低。結直腸癌約80%有便血。但痔瘡便血常見的是鮮紅的血,不與糞便相混而是附於糞塊表面。也可表現爲大便前後的滴血,嚴重的呈噴射狀,多在大便祕結時發生。

除此以外,痔瘡不會引起排便困難,尤其是大便變細,即使是痔核脫出,也只表現爲短期的因排便疼痛而不願用力解大便,一旦水腫及炎症消退後,立即恢復正常。而結直腸癌的患者,早期即可出現排便困難,大便變細,伴有腹部膨脹,陣發性腹痛,有時甚至可感到腸子的叫鳴音,症狀一旦出現,一般不會自行緩解,且常呈進行性加重。

值得注意的是,結直腸癌患者體內的腫塊往往不會縮小,只會逐漸長大,呈菜花樣,淡紅色,觸之易出血;而痔瘡水腫所出現的腫塊往往是光滑的,呈暗紅色或暗紫色,觸之不易出血。最後,結直腸癌晚期有時會因爲腫瘤侵犯了周圍組織而表現出相應的症狀,如侵犯了膀胱,可引起尿頻,骶前神經被侵犯後會出現劇烈持續的疼痛,如移到肝臟,可出現肝腫大、黃疸,並有貧血等現象,而痔瘡就不會有這些表現。

3類人應定期檢查

1、出現大便出血症狀的患者應警惕

結直腸癌高發年齡40歲及以上人羣有消化道症狀,如便血、黏液便及腹痛者。

對於長期不明原因的便血、貧血,或是排便習慣改變(長期慢性腹瀉或便祕),以及腹部有腫塊等人羣,最好到醫院做電子肛門鏡或無痛腸鏡查個清楚,很多病人誤以爲便血都是痔瘡,延誤了最佳治療時間。

2、有結直腸癌癌前病變者,如大腸腺瘤、潰瘍性結腸炎等患者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有結直腸癌或腺瘤的個人或家族史者,結直腸癌發病風險增高,通過普查與隨訪,儘早切除腺瘤,治療結腸炎,可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病率、死亡率。尤其是對於有家族史者,通過遺傳學檢查,篩查高危人羣,進行結腸鏡檢查,是結直腸癌預防工作的重要方面。

3、有結直腸癌及結直腸息肉家族史人羣

息肉就是腸壁上生長的凸向腸腔的增生物。當發現大腸內有腺瘤樣的息肉時,就應進行治療,摘除腺瘤,防止病變成爲大腸癌。專家表示,大腸長息肉是幾乎沒有任何症狀,結直腸癌在早期階段也很少有症狀,很多患者檢查的時候拒絕腸鏡檢查,而等到有症狀再來醫院檢查大多已經到了中晚期。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