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聚焦 > 今日頭條 > 面對癌症無需恐懼 爲癌症“減毒”

面對癌症無需恐懼 爲癌症“減毒”

來源:科學養生坊    閱讀: 589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出版界和媒體業內,有個有意思的現象:但凡與癌症相關的健康節目、科普書籍,都很難有好的收視率和好的銷量,因爲人們恐懼癌症,避猶不及,這種恐懼甚至牽連到相關的節目,書籍,用一個癌症病人的話說,“這種書很晦氣,都不敢用手拿,好像能被癌症傳染上似的……”

面對癌症無需恐懼 爲癌症“減毒”

之所以何裕民教授的這本癌症書好賣,關鍵在於這書的名字——《癌症只是慢性病》,一下子使癌症“減毒”了,像高血壓、糖尿病不也都是慢性病嗎?如果真的和它們一樣,癌症又有什麼可怕呢?

事實上,何裕民教授當初寫這本書時,並不是出於安慰癌症病人的心理目的,反倒是讀者對這本書的極大擁躉,讓他再次意識到必須重視病人的心理疏導,他們對癌症的恐懼是那麼巨大,又拿麼無助,甚至可以趕在癌症之前致他們於死地,以至於他們拿到這本書,得到“只是慢性病”的概念時,好像拿到了一張生命通道的“准入證”,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癌症也許只是慢性病

更有資料顯示:美國乳腺癌15年生存期可達82%至87%。而人們習以爲常的冠心病、糖尿病能活這麼長嗎?完全不見得……可見人們對於癌症的恐懼,還是基於最傳統的認知,其中就包括對醫學進展的不瞭解。

當初,何教授起這個書名,僅僅只是基於癌症所具備的慢性病的性質:癌症的生物學檢查結果,常與併發症或疾病進程關係不大;癌症的自我感知嚴重程度,常與實際病理損傷並不成正比;病情輕重或進展,常受制於自我情緒及環境因素;多數不可治癒,但可以控制……這些,都與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性質相同,有這些習以爲常,甚至少有重視其後患的疾病的“同在”,似乎已經在幫癌症“減毒”了。

而事實上,如果從死亡率、存活率等方面對比,癌症確實並不比這些慢性病可怕。根據《癌症只是慢性病》書中的統計:美國人患了癌,平均可以活11年多。像李開復這類淋巴癌,合理治療以後,5年生存期可以達到90%至95%。在何教授的記憶中,與李開復患同樣性質惡性淋巴瘤的患者中,10多年以上存活期的有一大批。“上海癌症俱樂部”發起人袁先生,就是上世紀70年代患上了與李開復一樣的癌症,且惡性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淋巴瘤,現在仍舊很好地活着。

更有資料顯示:美國乳腺癌15年生存期可達82%至87%。而人們習以爲常的冠心病、糖尿病能活這麼長嗎?完全不見得!再拿惡性程度最高的胰腺癌爲例,自稱爲是“著名病人”而頻頻被多家媒體盯上的鄭宏波先生,發現時已經晚期胰腺癌多處轉移,手術沒法切除、化療放療中途而廢,現在仍舊生龍活虎地活着,已經6年半有餘……諸如此類的患者並非個案,可見人們對於癌症的恐懼,還是基於最傳統的認知,其中就包括對醫學進展的不瞭解。

“原癌基因”本是正常基因

然而,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人們才弄清楚,“原癌基因”原本就是正常基因,之所以成爲驅動癌變過程的“元兇”,只是因爲或相互間協調出了差池,或信號傳遞上有些不暢。

幾乎包括整個20世紀,人們總認爲癌是生命的一種例外,是“災難降臨”,包括李開復在獲知自己罹患癌症後,在其微博中所說的,“既然遭遇,就要坦然面對”,無非都認定癌症就是“惡魔”纏身,是場“遭遇戰”。而從癌症的成原來看,無論是病毒說、放射說、污染說、毒素堆積說等,也都增加着癌症的“毒性”。

然而,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人們才弄清楚,“原癌基因”原本就是正常基因,之所以成爲驅動癌變過程的“元兇”,只是因爲或相互間協調出了差池,或信號傳遞上有些不暢。直到2003年,科學家才明白原來細胞的“正常”和癌細胞的“異常”之間,也並不存在根本的不同,其主要區別只是在於積累的基因突變,釋放了癌細胞的標誌性行爲,或者說,只是某些基因表達偏高或偏低的差異!

昂貴的治療並非物有所值

具體地講,就是化療藥物明顯增加黏膜炎、骨髓抑制等毒副反應,且延長了治療時間和醫療費用。醫生們由此得出結論:這種先進的治癌辦法,並不能使患者獲益,至少不適合中國人。

現代醫學的侷限性,不獨於此,還包括人們視爲“救命稻草”的各種癌症治療手段,之前爆出的外資藥企在華行賄案,之所以發生,就是因爲不斷推出的抗癌化療藥在中國始終擁有巨大的市場,癌症患者將生命的全部希望都寄託於此,事實上,這些需要病人傾囊而出,甚至砸鍋賣鐵纔買得起的藥物,真的物有所值?

2012年底,由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與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等聯合研究後認定:經典的鼻咽癌化療方案,其實並不適合中國患者!這方案叫“PF”方案,就是化療藥物順鉑配合氟尿嘧啶,這是美國人上世紀90年代報道的,據說可將晚期鼻咽癌3年生存率提高31%,因此被推薦爲中晚期鼻咽癌標準治療方案,而且在中國使用了多年。

但是,新近的研究卻發現:這些接受了化療藥物的患者,在無瘤生存率、總生存率、無遠處轉移生存率,無局部復發生存率等方面,與沒有接受這些化療的病人相比,並無明顯差異,但毒副反應卻是明顯的。具體地講,就是化療藥物明顯增加黏膜炎、骨髓抑制等毒副反應,且延長了治療時間和提高了醫療費用。醫生們由此得出結論:這種先進的治癌辦法,並不能使患者獲益,至少不適合中國人。

這種情況非此一例。一種很被看好的肝癌治療靶向藥物,副作用巨大,許多人根本無法承受,按照生產廠公佈的官方資料,與安慰劑組相比較,中位總生存期分別是10.7個月和7.9個月,只是多活了2.8個月,但費用卻需每月5萬多。而另一種腸癌新藥,通過“聯合化療”的方法,其疾病無進展生存期爲17.1個月,而單用放療組也有12.4個月,這個相差不到5個月的效果,僅其中一個藥物的費用就是30多萬。

種很難避免的自然現象

癌變似乎不再是可怕的“惡魔”,不再是人生中一場“遭遇”,而是與生命進程及生物進化相伴隨的,一種很難避免的自然現象。美國有專家曾經預測,美國人均期望壽命如果達到90歲,將有47%的男性及32%的女性,最終將以患癌方式結束生命!

與此同時,人們發現不斷癌變現象的普遍存在,這在《癌症只是慢性病》一書中就已經枚舉過——上世紀80年代美國屍體解剖結論:活着沒有癌症症狀、死於其他原因的80歲以上老人尸解中,發現約有25%以上的存在明確的實體瘤。60歲以上男性,前列腺切片中出現局竈性癌變組織的高達30%。正常甲狀腺組織切片中,作過細的細胞學分析,有學者發現17%存在原癌組織。藉助基因探針研究,發現正常女性的乳腺組織中存在蛻變細胞的比例也很高,40歲左右可高達40%上下……凡此種種,並沒有致癌症患者於死地,它們始終和生命和平共處着。

因此,癌變似乎不再是可怕的“惡魔”,不再是人生中一場“遭遇”,而是與生命進程及生物進化相伴隨的,一種很難避免的自然現象。美國有專家曾經預測,美國人均期望壽命如果達到90歲,將有47%的男性及32%的女性,最終將以患癌方式結束生命!

的確,隨着在一些國家受癌症影響的人口比例,無情地從1/4增長到1/3,再增長到1/2時,癌症無疑將成爲無法避免的現狀,於是,問題也不再是我們在生命中是否會遇到這種永恆的疾病,而是我們何時會遇到它,換句話說就是:誰都會碰到它,它會與生命相伴到底,用英國腫瘤專家格里夫斯的話說:“(到80歲以上時)你不碰到它反而是怪事”。

就這一點,另一本關於癌症的美國專家的書《衆病之王·癌症傳》中給出的結論,可能更能讓每個恐懼癌症的人變得平靜:癌症,就是人類的新正常態!

相關閱讀:

我國目前癌症早期發現率低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快節奏下生活陋習容易致癌

肺癌:及早治療勝券在握

我國每天七千多人死於癌症肺癌、肝癌居前列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