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聚焦 > 醫界要聞 > 食藥監試點綜合電商網上售藥

食藥監試點綜合電商網上售藥

來源:科學養生坊    閱讀: 576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號店成首家獲批企業

食藥監試點綜合電商網上售藥

正擬定放開銷售藥品目錄

在醫藥電商平臺領域,又有新入局者。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總局(下稱“CFDA”)公告顯示,CFDA已於7月25日正式批覆,同意運營1號店的紐海電子商務(上海)有限公司成爲互聯網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企業。

1號店方面稱,這也是綜合電商企業首獲相關業務的試點資格。CFDA公告顯示,試點期約爲一年。

這意味着所有入駐1號店開放平臺的藥品零售連鎖企業將可以在1號店開展藥品B2C(企業對消費者)網絡零售業務。據1號店介紹,平臺已簽約好藥師、德生堂、華氏大藥房、壹藥網、康之家大藥房、嘉定大藥房等10餘家藥品零售連鎖品牌企業,而預計今年將引入50家藥企。

此前已有兩家企業獲得試點資格,分別是河北慧眼醫藥科技有限公司95095醫藥平臺和廣州八百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這兩家專業平臺於2013年11月和2014年7月獲得CFDA批覆。

根據互聯網售藥的監管政策,擁有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質的藥品企業利用互聯網第三方藥品銷售平臺,可以進行直接交易支付操作。而爲人熟知的“天貓醫藥館”和“京東醫藥城”只是進行互聯網藥品信息展示的第三方平臺,交易支付需跳轉到藥店的自建平臺進行。去年8月,天貓醫藥館在披露2013年上半年交易數據時,說法是“引導成交超10億元”。

自建平臺經營狀況不佳

眼下,醫藥流通企業、生產企業對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質的申請蜂擁而至,據CFDA官網顯示,獲得資質的企業已有301家。

據中國藥店醫藥電商研究中心的監測與統計,2013年中國醫藥B2C交易規模達到42.6億元,與2012年16億元的交易規模相比,增長了166%。不過這一數字僅佔整個電子商務市場的0.7%,醫藥網絡銷售尚不具規模。

值得注意是,企業自建電商的交易規模全年爲16.8億元,其中不包括通過第三方平臺所引導而來的交易。

《經濟參考報》報道稱,如果企業自建電商平臺,既要花費幾百萬籌建網站,還需要半年至一年時間維護網站,網站建設好後還需投入大量推廣費用,否則根本不會有銷量。

一上海本地醫藥流通企業人士告訴早報記者,有B2C企業經營資質的企業多,但真正開展業務的不足百家,大部分企業算是儲備牌照資源,交易規模上到百萬級別以上的則更少,而且這些自營的電商平臺普遍處於微利或虧損虧損。

安邦諮詢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醫藥B2C行業平均毛利率爲19.3%,費用率爲20.6%,平均利潤率爲-1.3%,少數實現盈利的企業的淨利率也不超過2%。

“由於網上只能銷售非處方藥(OTC),價格又壓得很低,所以藥品的銷售佔比很小,更多的是保健品、醫療器械、計生用品等。”前述流通企業人士稱。

網上售藥等待政策放開

早報記者檢索發現,最先獲批的互聯網第三方交易平臺95095醫藥平臺尚未建設完畢。

在電商分析師魯振旺看來,第三方的交易平臺可以帶動網上售藥,但無論是交易平臺,還是醫藥企業自有電商,其爆發都需要政策的放開,特別是網售處方藥。

中國的藥品銷售現狀符合典型的“二八法則”,即藥品終端銷售收入中,處方藥佔80%,非處方藥佔20%。

今年5月28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佈《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該辦法被業界普遍認爲是打開醫藥電商閘門的前兆,其中開放網上銷售處方藥被認作是一大突破。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CFDA正着手研究制定首批網上放開銷售的藥品目錄,意見徵集已於6月28日結束,慢性病、常見病等用藥可能首先放開。

此外,現在的醫藥流通企業開始推崇O2O(線上到線下):網上藥店要生存還得基於線下門店,一來可以面對面地提供專業諮詢服務;二來可以從店鋪直接把藥品配送到顧客手裏。

一位電商從業者告訴早報記者,消費者在網上購買藥品時,未必是購買其他商品時的心態,即需求最低價格,他們實際上還想得到用藥服務指導等。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