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聚焦 > 醫界要聞 > 濟南流行家庭醫生看病不用出門

濟南流行家庭醫生看病不用出門

來源:科學養生坊    閱讀: 551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4月13日下午兩點半,記者來到了濟南市天橋區西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進門,就見到大廳幾排連椅上坐滿了老人,大家都在認真“聽課”——這裏在進行“健康課堂”活動,正針對本週來此查體的40位老人的體檢報告進行分析。

濟南流行家庭醫生看病不用出門

“一些大爺大媽的血壓、血糖、血脂有些偏高,平時一定要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要少吃油炸、醬菜,主食要以雜糧爲主,飯吃六七成飽就行……”社區醫生李紅珍先就普遍情況統一講解,又反覆囑咐幾個指標超標稍嚴重的留下“單聊”。可一“下課”,老人們全都舉着體檢結果,團團圍住了幾位醫生。

“對口”管起居民健康

“這兒有咱的‘分管大夫’,特別瞭解我的身體狀況,把體檢結果分析得既耐心又細緻。”剛剛詳細詢問完的社區居民、66歲的李長春顯得十分滿意,“多虧了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了這個約,才讓我對自己的健康明明白白。”

李長春口中的“簽約”,是指自去年12月起,濟南市第四人民醫院管轄下的8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始試水的家庭醫生簽約制,轄區居民只要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簽訂“家庭醫生式服務協議書”,便可在家門口享受到近乎“零距離”的醫療衛生服務,而這“每年針對65歲以上老年人進行的一次免費查體”,便是該中心參與試點後續履行的工作。

“家庭醫生還定期上門呢,治高血壓和糖尿病的藥怎麼吃、飲食注意什麼,每次都指導上小半天兒。”居民周大娘也樂呵呵地對記者說。原來,簽約居民家庭中如有高血壓及糖尿病患者,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還將每年爲其提供4次入戶(或電話)隨訪及免費測血壓、血糖、體格檢查、健康指導等。如有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孕產婦、0—6歲的兒童,也將提供相關的入戶走訪和健康管理。

增加的不只是工作量

家庭醫生式服務在市四院管轄下的8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至今,簽約戶已達1300戶,而在記者採訪的西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有600戶居民參與其中。

與一戶居民簽約的並非家庭醫生一人,而是一個團隊。每個團隊配備了全科醫生、一名護士和一名公共衛生人員,居民自願選擇適合自己的“團隊”,並在享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同時,可與之協商、細化或者增加服務項目,也讓這種醫療服務進一步明確了“服務到家、責任到人”。

“簽了這個約,我們的工作越來越忙。”李紅珍告訴記者,她目前對口服務的居民有1000多人,每天的工作總是“閒不住”——“先得給簽約戶的每位家庭成員建立1份《社區衛生服務居民家庭健康檔案》,還要據此對每戶實施動態的監管,定期免費查體不斷更新數據、主動上門查看實行面對面隨訪、根據實際開展健康教育,如果有從社區轉診到醫院的患者,還要及時跟進、跟蹤服務……”

“我們中心整體的業務量也在增多。”西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苗紅表示,伴隨着家庭醫生式服務的開展,該中心的工作面在不斷擴大,而與此同時,這種“契約服務關係”也拉近了醫務人員與社區百姓之間的距離,不少居民逐漸願意來此“解決小病”,享受更多的延伸服務,由此便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增加的不只是業務量。”苗紅補充說,基層醫務工作者的積極性和責任意識也因此不斷提升,“其實,與居民建立這種穩定的服務關係,讓廣大居民把自身的健康交給我們,已經讓我們深感責任重大,再加上省、市、區及醫院每年還會開展多次考覈等質控工作,工作人員怎能不優質高效地完成服務?”

尚有難點待突破

而據瞭解,目前,西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所服務的住戶大約有6600戶。顯然,簽約的600戶所佔比重不大,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而相關工作人員也表示,試點工作尚在起步階段,在確保服務質量的基礎上,數量的增加尚需一個過程。而需要強調的是,與國外的“私人花錢聘請”的模式不同,這種家庭醫生式服務施行的是主要針對65歲以上老年人、重型精神疾病患者、孕產婦、幼兒等重點人羣開展的公益性質工作,承擔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不收取費用,這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一時間要實現“廣覆蓋”也並不現實。

“要做好家庭醫生式服務,好的醫生不可或缺。”一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人坦言,基層擁有大批高素質、高水平的全科醫生,才能保證爲居民提供主動、連續、個性化的服務。“目前,我們社區真正意義的全科醫生只有3人,卻要面向幾千戶開展工作,難度可想而知。”他認爲,這種“供需”的不平衡需要政府增加投入,改善基層衛生的工作條件,更需要加大對全科醫生的培養力度,提高他們的業務素養和水平,讓他們有熱情、有能力紮根基層,做一名合格的家庭醫生。(記者田可新通訊員尹珊珊)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