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祕笈 > 養生小妙招 > 每天喝足8杯水才健康?

每天喝足8杯水才健康?

來源:科學養生坊    閱讀: 1.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養生界,每天8杯水,一句永流傳。

每天喝足8杯水才健康?

有人說每天至少8杯水,有人說每天8杯水是瞎扯淡,到底怎麼好好喝水@%&#*@¥……

真相在哪裏?一起來看看。

每天喝足8杯水才健康?

只說要8杯,不提多大杯,這不是要搞事情?

8杯水,到底是多少?1200ml?2000ml?這個說法本身就很含糊。

1、8杯水的說法有啥支撐不?

遠的小編就不說了,來找找最當前的說法。

在2016版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關於喝水量,還真的有一個官方參考值:裏面建議成年人每天攝入1500~1700ml水。如果以200ml容量的紙杯來算,確實差不多是相當於8杯水。

所以必須喝夠這麼多水,才能滿足身體健康需求嗎?當然不是,沒有必要把8杯水作爲硬性指標。

2、每天到底該喝多少水?

看你實際情況,這就要了解下面2點了。

①每個人每天的飲水量由啥決定?

主要和這幾個因素相關:性別、年齡、環境溫度、身體活動、身體狀態(例如是否懷孕、是否哺乳、是否存在特殊疾病需要控制水的攝入)、從食物中攝入了多少水分。

②什麼情況說明你該多喝點水了?

口渴、少尿是身體缺水的2個基本信號,還有個簡單方法可以粗略判斷:看尿尿的顏色。

透明或者淡黃色狀態屬於正常,如果尿尿金黃璀璨甚至色度更深,就說明你可能喝太少。

PS:這個方法有個前提,就是沒有攝入較多可能影響尿液顏色的食物,比如胡蘿蔔、紅肉火龍果啥的。

多喝水更好,可以排毒養顏?

沒事多喝水,多喝水沒事,好處還大大的?


有些朋友明明不口渴,還硬是要求自己每天要喝很多水。多喝水好像萬能良方,能治癒一切的樣子。

1、先來看看多喝水身體會發生什麼?

咱們身體有一個保持機體水平衡的動態調控機制,主要是通過尿的生成調節來實現。

①稍微多喝些水,是沒問題的,強大的腎臟會將略多出去的部分代謝掉:

體內水份增多時,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減少,減少了對水份的再吸收,進而排出體內的多餘水份,使機體水份能保持平衡。

②過量喝水,不僅沒啥好處,反而會加重腎臟的負擔,引發其它病症:

低鈉血癥:

表現爲頭暈眼花、嘔吐、乏力、肌肉抽搐或肌肉痙攣性疼痛。舉個典型例子,運動大汗之後鈉鹽流失較多,此時如果大量喝水,又沒有適當補充鹽分,會破壞機體電解質平衡,就容易出現輕度低鈉血癥的症狀。

水中毒:是一種因爲人體攝取了過量水分而產生脫水低鈉症的中毒症狀,對人體損害很大。不過一般人喝水喝到這種程度也很難,臨牀上也較少發生。

2、多喝水能排毒養顏?

愛美女同胞要重點看這裏啦。以你日常需要攝入的基本水量爲界限:

①能養顏?

如果你本身水沒喝夠:是需要適當多喝水,避免皮膚乾燥等情況;

如果你已經喝了足夠的水:再繼續喝對皮膚也沒什麼功效,因爲稍微多攝入的水分都被身體排放出去,讓你不停地跑廁所,飛流直下三千尺。

②能排毒?

排毒這個說法特別容易被商家拿來包裝,其實健康人體內沒什麼毒性物質。

喝水只是能幫助身體以汗液和尿液的形式及時排出代謝廢物。但要是你喝太多水,反而會加重腎臟負擔,甚至出現小編上面剛講到的低鈉血癥。

有沒有必要堅持晨起喝杯淡鹽水?

感覺這已經不只是在喝水了,喝的是養生儀式感。

1、晨起喝杯淡鹽水,更健康?

晨起喝水是推薦的,能有效補償夜間體內代謝活動消耗的水分,降低血液粘稠度,避免口乾舌燥。

但是不推薦加鹽,容易不小心手抖攝入過多鹽分。晨起喝鹽水容易讓血壓升高,尤其不建議高血壓、心臟病及腎功能異常的人早上喝淡鹽水。

PS:至於蜂蜜水、檸檬水,除了口感以外,在健康價值上也並不比白開水有優勢。

2、到底怎麼喝水更健康?

健康人日常喝水:少量多次,渴了及時喝;

患病期間:遵醫囑,有些疾病情況下該多喝水還是少喝水都是有門道的;

運動大量出汗後:緩慢補水,小口多次,適當喝淡鹽水。

寫到這裏口都幹啦,不過還是忍不住再多提3個問題:

①水的種類有講究嗎?哪種更健康?

礦泉水、礦物質水、純淨水、蘇打水、磁化水、嬰兒水……市面上不同種類的水,說白了,基本在於口感、生產成本和價格的差別,對普通人來說健康價值上沒有明顯差別。不過,蘇打水對痛風患者有好處,可以諮詢醫生後遵醫囑飲用。

②多喝熱水比喝涼水更健康?

多喝熱水、多喝熱水……咱也不是泡麪啊。還是看具體情況,如果腸胃受不了涼水的刺激,喝熱水更好。


③嬰兒怎麼喝水?

6個月內、健康狀態下的嬰兒不宜喂水,母乳已經能滿足寶寶的需求了。

配方奶中已經包含礦物質,不建議用礦泉水或礦物質水沖泡奶粉,避免一次性攝入過多礦物質,加重嬰兒的腎臟負擔。其它時候偶爾喝點無大礙。

但是有一種水絕對要遠離:

剛燒開的水,那是肯定不能喝。

運動養生
養生日曆
穴位養生
母嬰保健
疾病預防
減肥瘦身
養生小妙招
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