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聚焦 > 健康科普 > 煎中藥我們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煎中藥我們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來源:科學養生坊    閱讀: 544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藥到底該怎麼熬,相信很多朋友都不知道該怎麼做吧,是的,健康的身體是我們都渴望的,如果身體出現問題,肯定是要多保養的,而中醫就是非常好的保養方法,那你知道中藥該怎麼熬製呢,正確煎法是哪些呢,在煎中藥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呢,哪些食物是我們在喝中藥的時候不能吃的呢,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去看一下吧。

煎中藥我們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中藥怎麼熬

一、容器的選擇

很多人都知道在煎中藥的時候容易是很重要,它對我們的藥性的發揮也是有着很大的作用的,煎煮容器以陶瓷、砂鍋爲最好,其次爲不鏽鋼鍋、搪瓷鍋以及耐高溫的玻璃器皿,因爲這些容器具有穩定的化學性質,不易與所煎中藥的成分發生化學反應。一定忌用鐵鍋、銅鍋和鋁鍋,因爲這些元素可與中藥中的某些成分起化學反應,不利於疾病的治療。

二、預處理

第一步:“看”在煎中藥的時候我們要事項看一下有沒有發黴的物質在裏面,因爲這些物質可能會導致我們的身體不適,所以在煎中藥的時候我們要養成看的好習慣。

第二步:“泡”在你拿中藥回去的時候,醫生就會跟你說在煎中藥的時候一定要事項的泡一下,加適量水浸泡20~30min,輕質的中藥、氣溫較高時浸泡時間宜短,重質中藥、氣溫較低時浸泡時間宜長,目的是爲了使中藥溼潤變軟,利於有效成分煎出。

三、煎煮

1、煎煮用水:一般使用無污染的自來水即可,忌用反覆煮過的水或隔夜水煎煮中藥。

2、加水量:經驗加水量是超過藥物表面3~5cm;理論計算是按每1g中藥加水10mL計算,將總水量的70%用於頭煎,剩下的30%用於第二煎。

3、煎煮用火:一般應遵循“先武火後文火”的原則,也就是說沸前用武火,使水很快沸騰,沸後用文火,保持微沸以減少水分的蒸發。

4、煎煮時間:煎煮時間從沸騰後計算,一般解表藥頭煎10~15min,二煎10min;滋補藥頭煎30~40min,二煎25~30min。控制煎煮時間是因爲長時間高溫煎煮,會使植物細胞遭到破壞,使藥液中不溶性的無效成分增加。而且長時間煎煮還有將藥煎焦煳底的危險。

5、煎煮次數:一般煎2~3次,就能煎出中藥所含成分的80%~90%的中藥成分。煎煮後及時濾出煎液,並將每次的煎液混合後分次服用。

四、特殊處理

根據藥物性質不同,有些藥物宜採用先煎、後下、包煎、烊化、另煎等特殊方法處理。不少患者因缺乏相關專業知識,會將需特殊處理的中藥一起和羣藥同煎,這樣操作是很不妥當的。

煎中藥我們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第2張

1、先煎:就是延長煎煮中藥的時間,使藥物中難溶的成分被最大可能的煎出。一般將需先煎的藥物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煎煮10~20min後,再與浸泡過的其他中藥合併煎煮。這些中藥有:①動物的骨甲類如鱉甲、龜板等;②礦物類如生石膏等;③有些毒性中藥如生川烏、生草烏等,先煎1-2h可大大降低毒性。

2、後下:就是縮短煎煮中藥的時間,減少因長時間煎煮所造成的有效成分散失。常規操作是:待其他羣藥沸後用文火煎煮15-20min後,再加入需後下的中藥煎煮5-10min即可。這些中藥有:①氣味芳香類中藥如砂仁等;②久煎易破壞有效成分的中藥如鉤藤、番瀉葉等。

3、包煎:就是將中藥裝入棉布袋中與其他羣藥共煎。這些中藥有:①含澱粉、黏液質較多的中藥材如車前子、葶藶子等,防止煎煮時煳鍋底;②富含絨毛的中藥材如旋覆花、枇杷葉等,防止脫落的絨毛刺激咽喉。

4、烊化:就是將膠類中藥加入已煎好的藥液或清水中加熱溶化。目的是防止煎液黏稠而影響其他中藥有效成分的煎出或煳鍋底,如阿膠、鹿角膠等。

煮中藥注意事項

1、煎藥器皿的要求。想要獲得一個好的中藥效果,那麼煎煮的器皿也是具有一定要求的。中藥的效果以及質量和煎煮的器具具有密切的關係,最好的是選擇砂鍋、瓦罐以及搪瓷的,千萬別使用鐵器、銅器或者是鋁製品進行。

2、如果需要使用到包煎,那麼最好選擇一些純棉的紗布進行;

3、煎藥的方法,一般都是選擇大火燒開,然後小火煎煮半個小時左右,濾除藥液之後進行第二次的煎煮;

4、一般的中醫都是需要溫服的,如果在服藥之後出現噁心想吐的情況,那麼可以適量的服用一些橘子皮或者是生薑,能夠有效的防止嘔吐;

5、飯後服藥,這樣才能夠更加有利於身體的吸收;

6、相比於西藥來說,中藥治療的時間比較長,並且服用起來也會更加的麻煩。但是,中藥能夠調節人體之中各個器官之間的功能,從而從根本上保健身體、治療疾病。服用中藥一定要注意堅持,這樣才能夠令我們的身體恢復健康,半途而廢是非常不正確的。

煎中藥我們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第3張

吃中藥時不能吃什麼

1、生冷類食物

此類食物性多寒涼,主要作用爲清熱解渴,故適合熱證疾病。但卻易影響胃腸功能,因此虛寒體質者及胃腸病患者,當禁忌。如白蘿蔔性寒,具有消食、化痰、理氣之功效,若體質虛寒及胃腸病患者食之,豈不寒上加寒,胃腸功能更差。另外,在同時服用人蔘和其它滋補藥時,由於藥性相惡,可降低或消除補藥之效力,故蘿蔔與人蔘不宜同服。

2、辛辣類食物

此類食物多辛熱,有通陽健胃之功效,若過多食用則易生痰動火,散氣耗血,故該類飲食僅適合於寒證疾病者,而不適於陰虛陽亢之體及血證、溫病、痔瘻、癰癤患者等。此類食物包括蔥、蒜、韭菜、生薑、酒、辣椒等。如辣椒屬熱性,若有發熱、便祕、尿短赤、口乾渴、脣燥、咽喉腫痛、鼻衄、舌質紅等熱象者食用,必然會加重“上火”症狀,從而抵消清熱涼血及滋陰藥物的功效,故熱證病人就診中醫不可同食辣椒。

3、發物類食物

此類食物均爲動風生痰助火之品,由於疾病對食物選擇程度的大小不同,其“發”亦有異。此類食物有蘑菇、香蕈、筍、芥菜、南瓜、公雞肉、豬頭肉、母豬肉等。如肝陽上亢、肝風內動患者當禁吃公雞肉、豬頭肉;疔、癤、瘡、癰等皮膚疾患者,當禁吃香蕈、蘑菇、筍、公雞肉、豬頭肉、母豬肉,否則會加速紅腫、生膿;有腸胃病者禁吃南瓜,因南瓜含有糖分,多吃會產生較多的酸,對胃腸有刺激。鑑此,“發”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有促進疾病惡化之意。

4、魚腥類食物

此類食物多爲鹹寒而腥之品,且含有異性蛋白,易引起過敏反應,多食易傷脾胃並誘發疾病,故脾胃有病者不宜多吃,尤其是過敏體質者更不可食之。此類食物有黃魚、鯉魚、帶魚、蚌肉、蝦、螃蟹等,而鯉魚、沙丁魚、鮎魚、黃魚、螃蟹、黃泥螺最易引起過敏。魚腥類食物亦屬發物。

5、油膩類食物

此類食物包括動物的油脂及油煎、油炸的硬固食物。油膩有損脾胃健運,故凡外感疾病、黃疸、泄瀉者當禁忌。油煎、油炸之食物質硬、燥熱,不易消化,胃腸有病及“上火”者忌食。

總結:你是否對中藥的正確煎法也瞭解了一些了,只要將中藥熬好,肯定是對我們的健康有好處的,但是,如果火候不夠的話,也是會影響藥效的,這是非常的中藥的,上文也給大家介紹了,這些方法還是得多注意的,爲了更好治療疾病,我們在喝中藥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一些事項,遇到哪些你喜愛而又不能吃的食物時,還是剋制些比較好。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