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祕笈 > 母嬰保健 > 寶寶補鐵的食物有哪些 第一名居然TA

寶寶補鐵的食物有哪些 第一名居然TA

來源:科學養生坊    閱讀: 9.1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從出生開始,寶寶身體所需的各種元素,都是依靠外界的補充給與的,而還沒有一歲的寶寶,除了能夠從媽媽的母乳中,獲取一些營養物質以外,基本上就沒有了,所以媽媽們在寶寶的成長中,媽媽應該怎麼給寶寶補鐵,有一些什麼養的食物,對寶寶補鐵非常的有幫助呢?

NO1:動物肝臟

肝臟是預防缺鐵性貧血的首選食品。含鐵量高且吸收率好,容易進食和消化,而且不容易引起過敏,特別適合給寶寶吃。豬肝鐵的含量爲最高,每100 毫克含29.1毫克,羊肝爲17.9 毫克,牛肝爲8.8 毫克,而雞肝含鐵量爲最低,每百克雞肝只含8.5 毫克鐵。

寶寶補鐵的食物有哪些 第一名居然TA

NO2:雞蛋黃

在過往的認知裏,雞蛋黃是最好的補鐵食物,不過經研究表明,雞蛋黃的含鐵量雖高,但吸收率較低(每100克雞蛋黃含鐵7 毫克,鐵吸收率只有3%),但雞蛋是常見食物,食用保存方便,各種營養價值較高,從綜合角度來看,它排第二名還是實至名歸的。 :

NO3:血豆腐

煮過的動物血凝塊,俗稱血豆腐,動物血的營養豐富,含鐵量高,吸收率高如100 克豬血含鐵260 毫克, 相當於豬肝中鐵含量的10 倍,從古代開始,就一直是補血佳品。 TIPS :人體對鐵的需求有一定限制,血豆腐由於含鐵量太高,反而不適合大量食用。

NO4:黑木耳

每100 克黑木耳裏含鐵98 毫克,比動物性食品中含鐵量最高的豬肝高出約5 倍,比菠菜高出30 倍。但黑木耳的吸收率相比之下較低,而且黑木耳有潤腸作用,對腸胃虛弱的寶寶不太合適。

寶寶從出生開始,寶寶身體所需的各種元素,都是依靠外界的補充給與的,而還沒有一歲的寶寶,除了能夠從媽媽的母乳中,獲取一些營養物質以外,基本上就沒有了,所以媽媽們在寶寶的成長中,媽媽應該怎麼給寶寶補鐵,有一些什麼養的食物,對寶寶補鐵非常的有幫助呢?

其他補鐵食物

1、黃豆及其製品

每100克的黃豆及黃豆粉中含鐵11毫克,人體吸收率爲7%,遠較米、面中的鐵吸收率高。

2、芝麻醬

芝麻醬富含各種營養素,是一種極好的嬰幼兒營養食品。每100克芝麻醬含鐵58毫克,同時還含有豐富的鈣、磷、蛋白質和脂肪,添加在嬰幼兒食品中,深受孩子歡迎。

3、綠葉蔬菜

雖然植物性食品中鐵的吸收率不高,但兒童每天都要吃它,所以蔬菜也是補充鐵的一個來源。

4、各種瘦肉

雖然瘦肉裏含鐵量不太高,但鐵的利用率卻與豬肝差不多,而且購買、加工容易,寶寶也喜歡吃。

寶寶補鐵食譜推薦

鮮香豆腐腦

對象:適合1歲半以上的寶貝

原料:內酯豆腐100g、香菇1朵、木耳2朵、兒童醬油10ml、植物油10ml、澱粉適量製作過程。

1.將內酯豆腐用小勺盛入小碗中,放入蒸鍋中蒸8-10分鐘。

2.幹木耳用溫水泡發後,洗淨,切成碎末。香菇洗淨、去蒂,切成末。

3.鍋中放油加熱後,放入香菇碎和木耳碎,翻炒片刻,調入兒童醬油,再加入50ml水。

4.燒開後,將水澱粉倒入鍋中,再次燒開,最後倒在蒸好的豆腐上,即可。

營養提示:香菇、木耳、豆腐都是補鐵好食材,這樣一款豆腐腦很適合寶貝作爲早餐食用。

蛋香面

對象:適合1.5歲以上的寶貝

料:兒童麪條80g、雞蛋1個、紫菜20g、兒童奶酪50g、骨頭湯100ml、橄欖油少許

製作過程:

1.沸水鍋中放橄欖油和鹽、下兒童麪條煮熟、煮軟,撈出瀝乾水分。

2.紫菜洗淨切碎,雞蛋打散。

3.鍋中放骨頭湯燒開,將麪條、紫菜和奶酪放入再次煮開,淋入蛋液煮熟,撒鹽調味即可。

營養提示:蛋黃中含鐵豐富,紫菜的含鐵量也很豐富,這款麪條很適合寶貝,好吸收易消化。

奶香棗飯

對象:適合1.5歲以上的寶貝

原料:牛奶200ml、米飯半碗、紅棗4顆

製作過程:

1.牛奶放入奶鍋中,再放4顆紅棗一起煮,並用勺子適當擠壓大棗,將棗煮爛牛奶變爲奶茶色。

2.然後放入半碗米飯,改中火煮沸,不時攪動;再煮5分鐘左右即可食用。

營養提示:大棗是寶貝補鐵佳品,奶香棗飯作爲一款營養和口感都很不錯的主食,會受到寶貝們的喜愛。

蘋果沙拉塔

對象:適合2歲以上的寶貝

原料:蘋果1/2個、麪包片2片、熟雞蛋1個、小番茄2個、蛋黃醬適量。

製作過程:

1.蘋果去籽切成小丁,西紅柿洗淨後與熟雞蛋也切成小丁。

2.將蘋果丁、西紅柿丁和雞蛋丁放入大碗中,調入蛋黃醬拌勻。

3.取一片面包片放平,用工具扣出自己喜歡的形狀,將拌好的沙拉堆砌在上面即可。

營養提示:蘋果是含鋅鐵豐富的水果之一,還含有多種維生素、粗纖維、糖類、脂類和大量的鎂、硫、鐵、銅、碘、錳等微量元素。

運動養生
養生日曆
穴位養生
母嬰保健
疾病預防
減肥瘦身
養生小妙招
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