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聚焦 > 曝光臺 > 延遲退休引發熱議,延遲之後還能否退休?

延遲退休引發熱議,延遲之後還能否退休?

來源:科學養生坊    閱讀: 2.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目前,大多數發達國家的法定退休年齡是65歲,美國和德國在今後幾年內將把退休年齡提高到67歲。“延遲退休是大勢所趨。”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表示,技術型、管理型人員退而不休是常態,但對很多體力勞動者來說,在崗卻有些力不從心,政策不宜“一刀切”。

延遲退休引發熱議,延遲之後還能否退休?

關於退休還是不退休的問題,最近一直被人們反覆提及,而政策的明確與否也左右着這場波及全體國民自身利益的輿論漩渦的未來走勢,當退不退休成了一個普遍問題被拿來爭論時,說明問題的本身並不在退休上,而在隱藏於退休之後的內部矛盾以及退休問題來的是否恰到好處。延遲退休是這場討論的焦點和中心,也是評判利益交匯的砝碼,無論是正方還是反方,都將受利於延遲退休帶來的既得利益,差別在於利益的多寡和理由準備的是否充分。那我們究竟需不需要延遲退休呢?延遲之後還能退休嗎?

一說到延遲退休,你首先想到的肯定會是反對,這是正常人應該具有的正常想法,畢竟誰都不想在安享晚年的時候繼續埋頭苦幹,在延遲之前,我國的退休年齡在法定的男性60歲,女性55歲的關口,延遲之後可能就變成人們所說的65歲了。暫且不論時間和事件的真實性,但就延遲退休的本身而言,此舉也有着難以逾越的社會原因,人口老齡化的中國正在走來,對於一個發展中國家而言,在國民經濟水平仍處於較低程度的情況下就面臨如此嚴峻的人口結構的失衡是罕見的也是非正常的,除卻中國複雜的國情和本就臃腫的人口模式,不完善的社會養老制度也是促使延遲退休的另一誘因。

老齡化社會的出現加劇了新時期社會矛盾的激化,“未富先老”的畸形也阻礙着經濟社會發展的進一步向前推進,社會化的生產資料在滿足基本需求的同時增加了贍養老齡公民的成本,而延遲退休是目前西方發達國家在處理老化的就業結構問題的普遍政策。所以當中國面臨類似困擾時沿襲這一政策似乎無可厚非,但是情況的相似性不代表政策的適應性,我國目前的國民經濟和國民素質能否適應延遲退休還是個未知數。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又反作用於經濟,除卻國情社情的差異,最主要的還是社會各階層的內部差異能否適應延遲退休帶來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從人的生理結構來分析,60歲以上,年齡越大的人在各項身體機能方面較之以前均有較大程度的下降,再根據公衆各階層和各階段所從事的各項行業工作分配和佈局來看,不同行業和不同崗位所承受的生理和心理壓力也不盡相同。尤其是生理上的不可逆因素,導致有些諸如一線工人等其他高危行業的職業素養要求比較苛刻,較大年齡段的從業者無法滿足日常的工作需求,延遲退休就顯得有些強人所難和不可理喻了。按照行業的差異性,較之以上這些,在一些偏向腦力勞動和技術型和管理型人才的行業或是高級管理崗位,延遲退休帶來的影響不但不大,反而有可能會帶來相反的效果,這些差異催生了不同的更大的差異,這又該如何規避和加以甄選呢?

無論哪種聲音,都是基於同樣的政策,但是卻帶來了各種不同乃至相反的聲音,政策沒有錯,反對還是贊同的聲音也沒有,無非是聲音的主人所處的階層和利益羣體不同,以自身的客觀條件來看,哪一種理由或是聲音都是延遲退休得以存在與否的價值判斷。延遲退休是以犧牲廣大的普通民衆的未來利益來爲未來的自己買單,是集體利益在現實的真實客觀的反映,但是也不能爲了集體利益而徹底忽視個人利益吧?行業和就業差異雖說不至於影響延遲退休的大局,但也應得到充分的重視,在滿足絕大部分民衆利益訴求的同時也絕不能以犧牲一小部分人的利益作爲交換。

“延遲退休”是大勢所趨,是不可逆的,怕就怕延遲之後還能不能退休?也只是希望在大勢面前,在有些人喝酒吃肉的時候也儘量給一些卑微的公民一些殘羹剩飯聊以自慰。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