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聚焦 > 今日頭條 > 腦癱兒頭不穩定訓練要點是什麼

腦癱兒頭不穩定訓練要點是什麼

來源:科學養生坊    閱讀: 556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腦癱疾病的症狀通常是是遍及全身的,通常都影響到孩子頭部的控制能力,出現不自主的無規律運動。腦癱兒頭不穩定訓練是腦癱康復訓練中最基本的,學會擡頭是嬰幼兒發育期學會其它活動的主要前提。

腦癱兒頭不穩定訓練要點是什麼

小兒運動發育有其規律性,大致爲2-3個月擡頭,3-6個月翻身,6-8個月會坐,7-8個月會爬,9-11個月會站,11-15個月會走。

出生後3個月以上,俯臥位不能擡頭,立位頭左、右傾斜或前屈、背屈等均爲頸肌無力所致。頭穩定的前提是:moro反射消失,脊柱可對稱伸展、體軸迴旋,上肢可支撐,臥位和坐位平衡反射及體位轉換能力出現。頭穩定是一切運動的基礎,所以無論哪種類型腦癱,都必須首先訓練頭的穩定。

1、抑制頭背屈

(1)抱球姿勢模式:患兒仰臥位,治療師面對患兒。雙手掌扶握肩胛帶使頭頸軀幹呈前屈位,四肢對稱屈曲,狀如抱球。可抑制頭背屈、角弓反張、上肢後伸、下肢硬直、ATNR等異常姿勢。也可手指托住患兒後頭部,使頭頸保持正中位,做被動前屈活動。同時用語言誘導患兒主動屈頸,逐漸減少手扶持力量,最後達到自主屈頸的目的。

2、正確抱位

治療師坐位或立位,將患兒背對治療師抱在懷中。一手將患兒兩上肢固定於胸前,一手固定胸腹及下肢保持對稱姿勢。用胸腹部控制頭背屈,調整頭正中位立直。

3、促進脊柱伸展

(1)可利用Bobath球或圓滾進行訓練。令患兒背臥於Bobath球上或圓滾上,治療師握住患兒雙下肢慢慢前後移動,誘發患兒屈頸。

(2)上肢外展、外旋,促進頭立直訓練:令患兒騎坐在圓滾上,治療師位於其後,雙手握住患兒肘關節,使上肢外展、外旋並上舉位,同時調節頭立直。

4、促進體軸迴旋

(1)側臥位體軸迴旋:患兒取側臥位,治療師在其身後,一手扶肩,一手扶髖,做推拉運動。

(2)坐位體軸迴旋:患兒取坐位,治療師在其身後,用雙手推拉患兒雙肩,使軀幹向一側迴旋。

(3)抓物主動迴旋:患兒仰臥位或坐位,令患兒主動向一側抓物,促進主動迴旋。

5、肘支撐、擡頭訓練

(1)Bobath球:令患兒俯臥於Bobath球上,肩關節與肘關節呈90°屈曲,兩肘與肩同寬,支撐上半身體重。治療師雙手握住患兒上臂,慢慢上下左右活動,來誘發患兒擡頭及肘支撐。

(2)三角板訓練法:患兒俯臥於三角板上,使兩肘或兩手支撐牀面,可在面前放些玩具,用語言引逗患兒擡頭。治療師可扶持患兒雙上臂或肘部,保持正確支撐姿勢。

(3)母子對面訓練法:母親仰臥位,令患兒俯臥於母親胸腹部,母親雙手固定患兒上臂及肘關節處,保持肘支撐位,然後用表情、語言逗引患兒擡頭及發音訓練。

6、促進頭部活動及抗重力立直

(1)追視玩具法:令患兒仰臥位,用吊環等玩具在患兒視線的上方做前後左右慢慢移動,促進患兒頭頸主動迴旋。

(2)抗重力立直模式:令患兒仰臥位,治療師雙手拇指伸入患兒手掌中,其餘四指把握腕部,將患兒慢慢拉至與牀45-90°,促使頭頸前屈,頭立直。也可坐位,令患兒前後左右傾斜,誘發頭立直。

7、平衡反射促通訓練

(1)傾斜板法:令患兒俯臥於平衡板上,左右慢慢傾斜,可促進臥位平衡及頭立直反應出現。

(2)坐位、立位平衡反應促通:治療師雙手扶持患兒坐位或立位,前後左右慢慢傾斜,也可誘發頭立直反應。

由於腦癱兒因腦損傷導致運動發育明顯落後,所以在抑制孩子異常姿勢的同時,必須按照運動發育的規律,不能期待一蹴而就,一步步地進行促通,最終達到預期的目標。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