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聚焦 > 醫界要聞 > 近八成網民生病上網查詢 專家稱選對網站很重要

近八成網民生病上網查詢 專家稱選對網站很重要

來源:科學養生坊    閱讀: 600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佈了公衆用藥現狀調查報告,近8000份調查問卷顯示,超兩成被調查對象生病之後喜歡自己“問診”,並且根據以往經驗去選擇藥品。而由“家庭醫生在線”開展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83.2%的網民有網絡問診經驗,其中34.2%的網民會向一些健康網站諮詢“頭疼腦熱等小病痛”,33.1%熱衷於從網上獲取日常保健知識。

近八成網民生病上網查詢 專家稱選對網站很重要

網上自診,靠譜嗎?雲南省的臨牀藥學專家認爲,通過網絡問診看病,仍然是“隔空看病”的一種,對於醫生和患者來說,這種模式對雙方來說都有一定的隱患,有可能導致藥物錯用不良反應、抗生素濫用的不良結果。

病例

上網尋感冒藥致胃潰瘍

前幾天,林女士感冒了,出現發燒、頭痛等症狀。作爲一名智能手機控,她決定下載一款推薦藥品的軟件。根據自己的不適情況,林女士利用軟件的“對症找藥”功能,分別選擇了感冒類別的“泰諾”和頭痛類別的“阿司匹林”,將兩種藥混在一起服用了兩天,感冒症狀有所好轉,但胃部痛疼。林女士只好到醫院急診,經檢查,她得了胃潰瘍。

“這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臨牀藥學中心主任醫師張峻分析,同時服用“泰諾”和“阿司匹林”治療感冒風險很大,等於累加了兩種非載體抗炎藥,最大的不良反應是對胃腸的刺激,會造成對胃黏膜的損傷,容易引起急性胃炎、潰瘍發作,甚至對血液系統也有可能造成不良反應

張峻說,即使是感冒藥也不能隨便吃,一般來說能單一用藥的都不提倡聯合用藥,混合用藥會導致藥物過量,藥物不良反應疊加,特別是對於兒童。

調查

就診用藥軟件漸成新寵

記者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輸入“網上自診”,立即顯示出10多萬個相關網頁。在不同手機系統平臺的下載市場中,只要輸入“用藥”二字,也會彈出幾十種不同的相關軟件。這些軟件功能相當強大,除了能夠查詢藥品的真僞、用藥禁忌等之外,還能依據疾病的症狀查詢藥物,甚至還有藥物互相作用、實用小偏方等不同服務功能,吸引了衆多網友關注。

“去醫院看病,排隊、掛號、交費、候診,等輪到自己半天時間已經過去。可大夫就簡單問一兩句,開一堆藥和檢查單就打發了。”市民黃先生說,所以現在自己一遇到問題,只要不太嚴重就將自己的病在網上輸入,很多回答比專家還詳細。

專家

網上自診用藥都不靠譜

“根據網上軟件來自己配藥的方式弊大於利,並不可取。”張峻說,上網給自己開藥不靠譜,還是應該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來用藥。

“即便是非處方藥也需要在專業藥師的指導下使用。”張峻說,醫生爲患者開藥,要考慮每一種藥的成分,還有藥物在一起使用的相互作用以及不良反應。很多患者並不十分清楚自己的生理狀況,比如感冒,是屬於病毒性感冒、還是細菌性感冒,患者自己如果不清楚,網絡也不會考慮患者有沒有胃病等既往病歷就直接開藥。

“電子信息再發達,始終無法取代人腦。”張峻表示,雖然有的軟件在設計上儘量詳細地“詢問病情”,但是電腦對疾病的診斷肯定還是不如醫生當面詢問,最後提供的參考藥物不一定適合患者使用。此外,如果患者提供的相關信息不全,軟件也可能出現錯誤提示。她提醒市民,出現身體不適,還是應該到正規的醫院、診所進行治療,對症下藥。

提醒

網上自診患者很難維權

據瞭解,“網上自診”在維權上也存在不小的風險。醫療人士提醒,患者和醫生之間形成的是一種合同法律關係,國家《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一系列法規規範了醫療行爲,但網上診斷這種屬於邊緣的診斷方式,還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進行規範。在網絡這個虛擬世界裏自診用藥,一旦出現問題,患者將無法進行維權,責任也很難追究,相關部門也無法進行調查取證。最終患者將陷入維權無門的尷尬境地,而上醫院看病和開藥顯然要安全可靠得多。(王勁鬆)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