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飲食科普 > 小偏方 > 六步教你學會煎中藥

六步教你學會煎中藥

來源:科學養生坊    閱讀: 1.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快節奏的生活有時候會讓我們迷迷糊糊的,病了,打一針,吃點藥就了事了,可是許多病症用中醫的方子來治療的話更有效,更徹底。對於80年以後出生的人來說,煎藥應該算是一項技術活兒吧。其實煎藥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複雜,下面就跟着小編一起學習一下如何熬藥吧。

六步教你學會煎中藥

一、備水

水是煎煮中藥湯劑的最常用溶媒,一般宜選用潔淨的冷水,如自來水、井水等。當然如果有條件的話,用蒸餾水是最好了。不要使用礦泉水,水中的礦物離子會與中藥中的有效成分螯合,影響藥效。

二、選鍋

瓦罐沙鍋最好。最佳煎煮器是傳統的瓦罐、沙鍋,搪瓷、不鏽鋼亦可,忌用鋁鍋、鐵鍋和銅鍋,以防止金屬器皿與藥物發生反應,影響藥物療效甚至對人體產生危害。

三、浸泡

藥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這是因爲來源於植物類的中藥多是乾燥品,通過加水浸泡可使藥材變軟,組織細胞膨脹後恢復其天然狀態,煎藥時易於有效成分浸出。

1.浸泡時間:一般以花、葉、莖類爲主的藥物,浸泡時間爲30分鐘;以根莖、種子、果實及礦石、甲殼類爲主的藥物宜浸泡1小時。總之,以藥材浸透爲準。

2.加水量:以水浸過藥材表面2-3cm爲佳,或者用手輕輕摁住藥材,水面剛好漫過手背。通常一些花草類的藥物吸水量較大,在浸泡半小時後水位下降,可以另加涼水至標準水位,再開始煎煮。

四、煎煮

在藥材浸泡完成後,就可以開始煎煮了。

1.煎藥火候:一般的中藥應先用武火,煮沸後改爲文火。但一些治療外感的中藥,可以在煮沸之後,繼續用武火煎煮15分鐘左右即可。

2.煎藥時間:一般中藥,頭煎應在20-25分鐘,二煎15—20分鐘;解表類中藥,頭煎10-15分鐘,二煎10分鐘;滋補類中藥,頭煎應在30-40分鐘,二煎25-30分鐘。

3.煎藥次數:理論上講,多次煎煮比一次長時間煎煮的效果好。但實踐證明,個別藥物如白頭翁一次煎煮煎出成分即可達90%以上,大多數藥物煎煮兩次能夠煎出所含成分的80%~90%,之後再煎效果不大,故一般煎中藥以煎煮兩次爲佳。但滋補類中藥,可以煎煮3遍。而一些藥量較大的處方,也可煎煮3遍。

五、過濾

湯藥煎煮好後,應立即趁熱過濾倒出,不宜久置鍋中。否則含膠體過多的藥液,隨溫度下降產生膠凝,難以過濾,影響藥效,同時也易造成酸敗。

其實,到這一步熬藥就算完成了。不過,在煎中藥過程中還有一些藥材需要特殊處理。

六、特殊處理

1.先煎:一般是一些礦物、貝殼、角甲類藥物,因其質地堅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鐘,再與其它藥物混合後煎煮。常見的有生石膏、生龍骨、珍珠母、生赭石等。

另有毒性藥物先煎,久煎可達到減毒或去毒的目的。如烏頭類藥物久煎可使烏頭鹼分解爲烏頭原鹼,其毒性只有原來的1/2000。如附子久煎不僅能降低毒性還能增加強心作用。

2.後下:一般是氣味芳香含揮發油或不易長時間煎煮的藥物,要在藥物煎好前10-15分鐘投入鍋內。常見的有霍香、鉤藤、大黃等。如鉤藤所含的藤鹼,煎煮時間超過20分鐘其降壓成分易被破壞。大黃具有瀉下清熱作用的成分是大黃甙,但其對熱不穩定,長時間加熱會分解。而大黃甙瀉下作用又比甙元強,故不易久煎,多采用後下方法。

3.包煎:一般是種子和各別的花粉藥物,用紗布袋裝好放入羣藥內共煎煮。常見的有車前子、旋復花等。如車前子易粘鍋糊化、焦化,所以需包煎。旋復花包煎則可避免絨毛脫落混入湯液中刺激咽喉。

4.溶化:用熱藥液將藥物溶化後服用。常見的藥物有玄明粉、芒硝。

5.烊化:主要是一些膠類藥物,用熱藥液烊化後服用。如果混煎會使藥液粘性大,影響其它成分的浸出,膠類藥物也有一定的損失,所以採用烊化服用的方法。常見的有生阿膠、鹿角膠、龜板膠。

6.另煎:一些貴重藥要單獨煎煮後,再將藥液兌入到一起服用。常見的有人蔘、西洋參、鹿茸等。

7.沖服:一些貴重的藥物細粉不能與羣藥一起煎煮,多采用沖服的方法服用,即將藥粉溶於藥液中服。這樣既有利於發揮藥物的作用還又可節省藥材。常見的有三七面、羚羊角面、牛黃面等。

飲食指南
生活常識
生活禁忌
食材
小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