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節氣養生 > 秋季養生 > 初秋、仲秋、晚秋食療分別吃些啥

初秋、仲秋、晚秋食療分別吃些啥

來源:科學養生坊    閱讀: 1.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秋天分爲初秋、仲秋、晚秋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各有特點。中醫建議,秋季養生也應根據不同的階段採取不同的對策。

初秋、仲秋、晚秋食療分別吃些啥

一、初秋——健脾祛溼

初秋,即農曆的七月。暑熱未退,溼氣當令,此時人體的胃腸功能經過一個盛夏的消磨,正處於一年四季中最爲脆弱的時期。

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容易出現脾胃失調、消化不良等,嚴重的會導致秋季腹瀉。因此,初秋養生要特別注意健脾祛溼,可常食用山藥、茯苓、白扁豆、薏米、蓮子、陳皮等健脾祛溼之品烹飪的食療。

食療推薦:山藥薏米粥

材料:取山藥30克、薏米30克、蓮肉(去心)15克、大棗10枚、小米50~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材料洗淨一同放入鍋中,武火煮沸後文火煮2小時,加入白糖調味即可。

功效:有健脾祛溼的功效。

二. 仲秋——防燥潤肺

根據中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爲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爲“仲秋”。

仲秋前後,暑熱散盡,天氣逐漸變冷,加上氣候乾燥,很多人常常會有口乾舌燥、皮膚乾燥及大便乾結等燥熱表現,此時要注意防燥潤肺。

中醫認爲肺喜潤惡燥,所以應多吃潤燥食品,如梨、荸薺、柚、銀耳、甘蔗等。

食療推薦1:五汁飲

材料:將梨汁、荸薺汁、鮮蘆根汁、麥冬汁、藕汁各等分。

做法:將5種汁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置大火上燒沸,改小火煮30分鐘即可。

作用:有生津止渴,潤肺止咳的作用。

食療推薦2:百合無花果

材料:取百合、無花果、白茅根各5克。

做法:煮水或泡茶飲用,最後還可加入少量蜂蜜。

作用:有益肺養陰功效,可預防因天氣乾燥或環境污染而造成的"肺燥",對呼吸系統具有整體調理的作用。

三. 深秋——防寒護血管

到了農曆九月,深秋已接近冬季,天氣比較寒冷,寒邪容易從體表往更深度的脈絡侵襲,血管遇冷容易發生痙攣、淤堵等。

“寒從腳生”,腳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由於雙腳距離心臟最遠,血液流經的“路程”最長,經長途跋涉流到足部後,不僅速度減慢,而且血量也會減少。

加之足部皮膚薄、脂肪少,保暖性差,所以足部皮膚溫度偏低,也最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

保暖推薦:紅花水泡腳

材料:取紅花20克、當歸20克、桂枝10克。

做法:加入適量的水煎湯,晚飯後一小時用來泡腳,有散寒、通絡、活血的作用。

此外,除了泡腳還可以吃一些防寒補陽的食物,如核桃、枸杞子、桂圓肉、大棗等,這些食物可以滋補肝腎、補氣養陽。

立春養生
雨水養生
驚蟄養生
春分養生
清明養生
穀雨養生
立夏養生
小滿養生